王萍:高邮姑娘淮剧传人

  今年(2006年)是发源于苏北水乡的淮剧诞生210周年,也是淮剧踏进上海100周年的喜庆之年。日前,上海淮剧团在建湖举行“百年淮剧故乡行”的巡演活动。
  记者得知,如今上海淮剧团当家花旦、担纲新编排的历史剧《樊梨花》中的主角王萍就是咱高邮临泽人时,便驱车前往采访……
  “鲁艺”第一个自费生
  记者一行走进建湖县城,只见一些主要街道和宾馆悬挂着“欢迎上海淮剧艺术家回故乡”等多条横幅。王萍扮演“樊梨花”的彩塑巨幅剧照更为引人注目地悬挂在大剧院前。
  谁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年功”的道理。然而,如今在我国淮剧舞台上已有了一席之地的王萍,其求艺之路又有别于他人的艰辛困苦。

  1987年,已进入初中读书的王萍,从电视媒体上得知盐城鲁迅艺术学校招生的信息后,遂萌发了报考艺校的念头。说到当年的冲动,王萍笑着说,她从小就喜欢唱唱歌跳跳舞,有时在家把毛巾当道具甩来甩去。报考“鲁艺”时,根本就不知道“鲁艺”是培养淮剧演员的专业学校,只以为能进“艺术学校”,就可以遂自己喜欢唱歌跳舞的心愿。


  可是,王萍虽然文化分在报考艺校的孩子中名列第二,而专业分却拖了后腿。从小性格倔犟的王萍于心不甘,虽然那时已知晓“鲁艺”不是教唱歌和跳舞的学校,但是她却一门心思地就是要跨进这所学校。
  1987年的“鲁艺”还没有采取“并轨制”招生措施,可是王萍却成了这所学校的第一个自费生。她终于心想事成。
  王萍从小就“身高马大”,她进校时虽然14虚岁,但已有1·62米高。身材高大的王萍在形体训练课上并不占便宜。用行话来说,她身体上的韧带已经很硬了,已过了学戏练功的最佳年龄段。
  王萍说,为了对得起父亲每年为她付出的学费,她在“鲁艺”5年,除了上文化课外,大部分时间是在练功房里度过的。

  苍天不会亏待辛勤付出的人。王萍在“鲁艺”的头二三年,排练的都是些不出彩的角色,到了三年级时,她渐渐崭露头角。不过,安排的也就是“白素贞B角”。终于有一天,她被老师所欣赏。一次也没有进行过彩排白素贞的王萍,被老师隆重推出,她走上了一台重要的汇报演出。受到老师器重的王萍,对艺术感悟的潜质得以充发挥,她获得了成功,更找到了自信。1992年毕业时她获得盐城市级“三好学生”称号。“丑小鸭”终于成了“白天鹅”。


王萍与著名淮剧琴师潘凤岭在一起 任仁 摄

  鲁艺第一个进“上淮”的学生
  当年与王萍一同进“鲁艺”的同学,几乎都是为“省淮”或“泰淮”定向培养的苗子。王萍这名自费生虽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但前程却是“空落落”的。
  古人云,天无绝人之路。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许多剧种面临生死抉择。上海淮剧界一批老艺术家们忧心如焚,为能把淮剧艺术流传下去,上海淮剧团考核小组来到盐城引进人才。
  盐城“鲁艺”能够让“上淮”挑选的就只有王萍一人,而且是一名无法分配出去的优秀学员。事情就这么巧,王萍成了“鲁艺”进“上淮”的第一名学员。“上淮”获得一名优秀学员满意而归;鲁艺为“上淮”能招进一名学员而自豪;王萍能为跨进上海这座大城市,而且能够与妈妈(她母亲是上海知青)和弟弟在上海团聚而欣喜。王萍这样的机缘,是实实在在的“皆大欢喜”。
  现任上海淮剧团团长的陈忠国向记者介绍说,王萍具备了一名优秀淮剧演员的必备的基本素质,她身材修长扮相好,唱腔圆润甜美,音色柔和。剧团里许多演出剧目中的独唱或伴唱,早就由她担当。
  王萍进入“上淮”后,先后得到淮剧界艺术名家筱文艳、马秀英等前辈的口传身授。《探寒窑》《女审》《断桥》被称为淮剧三出“骨子老戏”,是筱文艳、马秀英的保留剧目。王萍在她们的悉心教诲下,分别成功地扮演剧中的王宝钏、秦香莲、白素贞三角色。

  王宝钏、秦香莲、白素贞都属青衣花旦行当。早在上海滩名气响当当的“闺门花旦”武筱凤对记者说道,她十分希望王萍换换戏路,改变改变演出风格,使自己的艺术形象更丰满,更丰富,更全面。她表示,只要王萍愿意,将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具有“大家闺秀”式的作品传授给淮剧传人王萍。此言一出,王萍喜不自禁地与武筱凤老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王萍与著名淮剧演员武筱凤在一起 任仁 摄

  了却回乡演出素愿
  淮剧,又称江淮剧,约200年前发源于古楚国域内,即今我省长江以北地区的盐阜和清淮宝两大地域。在高邮,淮剧与扬剧、越剧及京剧,都拥有一批戏迷和票友。几十年前高邮还有过淮剧团建制。
  今年是淮剧融进大上海100周年。据说,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淮河洪水泛滥,苏北的淮戏艺人沿京杭大运河涌入上海。从此淮剧迈出了由苏北农村的民间艺术向城市剧场艺术过渡的第一步。
  王萍自进入“上淮”15年来,几乎每年演出场次都在百场左右。另外,还时常参加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等组织的下基层的慰问演出活动。足迹遍及宝岛台湾、四川、浙江等地,也几乎每年都在盐城等地演出数十场次。王萍有些遗憾地说,这些年来却一次未有机会踏上自己的家乡高邮,向父老乡亲们作过一次汇报演出。此次能在“百年淮剧故乡行”巡演中到高邮演出,总算可以了却自己多年的素愿。
  其实,王萍年年都要回乡祭祖扫墓,但每次都是行色匆匆,她对高邮城区的了解还不及剧团中的一些稍上了岁数的演员。
  “上淮”的前辈何双林、程少梁、潘凤岭等都曾数次来高邮演出过。他们对高邮的百花书场及淮剧戏迷和美食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他们都为高邮姑娘王萍能成为淮剧传人而高兴。他们说,王萍在团领导的关照下,为“百年淮剧故乡行”巡演特地排演了唱功、武功都很吃重的《樊梨花》。这些年来,王萍为了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表演艺术,又向昆剧名家张询澎和梁谷音等拜师学艺,王萍的艺术日臻成熟。
  上海淮剧团一别高邮将近20年。记者在建湖采访时,许多“上淮”演员充满了对高邮成功演出的期盼,他们真诚地希望高邮能够“喜欢王萍”、“喜欢《樊梨花》”、“喜欢上淮”。
  记者相信,高邮女儿王萍和“上淮”的艺术家于本月7日的高邮之旅,不会虚行。

责任编辑:淮小戏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