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研究”的搜索结果,共4

20世纪50年代以来淮剧<span style='color:red;'>研究</span>综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淮剧研究综述

淮剧发源于江苏的盐城、阜宁、淮阴、淮安和宝应一带,是在逃荒农民沿街鬻艺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及农村中“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徽剧、京剧的优秀因素而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剧种。1906年,江淮戏随大批苏北难民入沪而传入上海,逐渐在风格上与流行于苏北的母体淮剧产生区别,从而被称为“上海淮剧”,至20纪90年代进一步发展成为“都市新淮剧”。

专家把脉淮剧《小城》——探究灵魂选择的寓言

专家把脉淮剧《小城》——探究灵魂选择的寓言

淮剧《小城》是江苏省淮剧团继淮剧《小镇》之后,着力打造的又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是江苏省淮剧团现实题材“灵魂三部曲”之二,也是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资助项目(同年获江苏艺术基金配套资助) 、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滚动资助项目。

从郁达夫小说到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半纸春光透出点点情愫

从郁达夫小说到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半纸春光透出点点情愫

思南读书会第192期活动现场,取材于郁达夫短篇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的人文新淮剧《半纸春光》与读者近距离接触。主创人员管燕草、谭昀、陆晓龙、陈丽娟、章聆轩与沪上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王纪人对做作品做了独到的分析。

淮剧《武训先生》值得讨论和<span style='color:red;'>研究</span>

淮剧《武训先生》值得讨论和研究

淮剧《武训先生》剧本平实但很深刻,彰显了武训精神,又是为淮剧量身定做的。杰出作家的写作,写到后来,往往就是落尽铅华、尽显人生,罗怀臻的《武训先生》剧本就是这样。剧情的安排也很巧妙,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闲置的,前后关照,用到了极致。

14条记录首页上页1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