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主调的发展与派出(三大主调)
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三大主调。[淮调]高亢激越,诉说性强,大多用于叙事。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适用于抒情性的场景;[自由调]旋律流畅,可塑性大,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能。
围绕三大主调而派生出来的一些曲调,如一字腔、叶字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淮悲调、大悲调等,以及从民间小调演化的[蓝桥调]、[八段锦]、[打菜苔]、[柳叶子调]、[拜年调]等,都有各自表现性能的辅助曲调。
各种曲调共一百多个,其主调的调式调性相近,基本为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三种类型,并均有完整的起、落板与丢、接板的结构形式,它们又和淮剧特有的伴唱锣鼓相连。淮调的三大主调如下:
【淮调】:俗称老淮调,淮北调,淮嘣子,是淮剧最原始,最古老的声腔之一。该曲调的基本音阶为“6542”,当它和旋律、唱法、节拍、节奏、语音等因素结合起来时,就形成了极富个性和独具风格的戏曲化声腔,加之板腔体曲牌体系结构的广泛运用,既可反映剧种特点适合大段叙事性歌词的演唱,更能生动地表达人物喜、怒、哀、乐的情绪,使之成为淮剧的三大主调中的支柱腔系之一。
代表剧目有:《探寒窑》中的我的苦命的宝钏啊,见银花捧破碗。《卖油郎》中的卖香油。《女审》中的三项大罪。《合同记》中骂城隍等等。
【拉调】:是淮调声腔发展的继续,又是淮调声腔发展中的破格和变体。1925年前后,淮剧艺人谢长钰,为了剧种的生存和发展,在〔老淮调〕的基础上大胆地迈出淮剧声腔改革创新的第一步。他参照京剧文场伴奏的方法,打破了早期淮剧仅有锣鼓伴奏的旧程式,吸收了民间音乐色彩音调,结合自身的嗓音条件,和琴师戴宝雨共同研磨创新了一种新的声腔,由于在演唱形式上加进了胡琴,三弦等丝弦乐器伴奏,把唱腔和音乐过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故而人们就称此曲调为〔拉调〕。
代表剧目有:《女审》中的宋天子大摆庆功宴。《打金枝》中唐君蕊头戴翠冠和《玉杯缘》中三年前为救父。《柳燕娘》中眺望对岸思江郎等等。
【自由调】:是继拉调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自成体系的新腔系,由著名淮剧艺术家筱文绝在传统曲牌〔拉调〕的基础上改革创新的。由于这种新腔系突破了“起、平、落”的传统程式,板式、节奏可随着剧情发展和人物情绪变化而转换;唱词格式灵活,句式可长可短,且曲调旋律流畅,音域启动范围广;灵活的行腔更有助于吐字发声,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在演唱形式上也较为自由,因此称为〔自由调〕。
代表剧目有:《白蛇传》中自从去到金山后和断桥会见许郎面。《白虎堂》中河塘搬兵。《唐知县审诰命》中锣鼓喧天好排场。《画姑情》中买油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