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淮剧知识:举手投足,衣袂翩翩(淮剧服饰的发展与...
淮剧服饰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是江淮地区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质朴凝重的地方色彩和洒脱自然的生活气息。传统戏衣款式分为“蟒、帔、靠、褶、衣、辅助物”等六大类,款式多为宽袍阔袖,全封闭式,外型宽大平直,不显腰身,继承了中国历代服饰追求意境美,体现精神意蕴美的传统。
关于淮剧《阎惜姣》的几点思考
昆剧《杀惜》以塑造宋江重情义,轻女色,仗义疏财;另一个侧面又表现出:意志不坚,优柔寡断。淮剧《阎惜姣》以阎惜姣为主,给予这个被鞭笞的女性以新的意义,值得一看。
用馆藏档案讲好淮剧在静安的故事
静安区档案馆保存有大量1950年代至1970年代的淮剧艺术类档案。为了发挥档案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展现戏曲艺术独特魅力,从一个侧面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娱乐方式,静安区档案馆与静安淮剧艺术家周筱芳流派促进中心合作编纂《百年薪传韵悠长——上海市静安区淮剧档案史料选编》一书。
射阳淮剧:曲韵悠长的家乡戏
2008年,射阳淮剧被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遗的核心是活力,只有促进人民“共赏”,才能保障人民“共享”。多年来,射阳县淮剧团积极参与优秀作品进基层巡演、非遗公益体验活动等,让百姓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线上淮剧】淮剧《范公堤》
淮剧《范公堤》讲述的是青年范仲淹赴任泰州西溪(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境内)盐仓监后,为解沿海盐民疾苦,上书减课、修建海堤的故事。为不忘范仲淹的功绩,盐城人民将其所建海堤命名为“范公堤”。
故土他乡皆此心 所有闯上海的人都应该来看——淮...
淮剧自1906年进入上海后,百多年来在海派文化的熏陶下图变求新,在题材、音乐、表演、舞美等各方面逐渐形成“都市淮剧”的面貌与海派文化的风格。尽管如此,故土他乡皆为此心,上海淮剧初心不变、本体依然、感情深厚,与故乡的淮剧界长期保持着广泛交流与深度合作。新时代以来,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一体化格局的构建,沪苏两地淮剧的主题、题材、创演理念及艺术风格既保持了相对独立性,又有宏观共识和微观趋近的现象。
吴秀明:浅谈新编现代淮剧《村官八把手》
淮剧《村官八把手》是一部讲述苏北农村河长故事的现代戏,也是江苏省第一部河长大戏。该剧是由知名编剧袁连城创作,淮安市淮剧团精心打造的“运河三部曲”的开篇之作。
刘彦君:“叠加”的力量——谈淮剧《村官八把手》...
《村官八把手》是一部聚焦环保的作品,叙述的是年轻的新河长取代老河长,解决绿水村河流污染的故事。对观众们来说,知道了新河长要来的开头,河清水绿的结局就不难想象了。
王宁:“地方”的魅力——新编淮剧《村官八把手》简评
淮剧《村官八把手》入选了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为2022年度江苏紫金艺术节入选剧目。戏曲由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共金湖县委宣传部出品,淮安市淮剧团打造。编剧袁连成,为苏北著名编剧,也是盐城戏曲作家群的代表人物,尤以“村官”系列蜚声剧坛。导演为资深导演蒋宏贵,他执导的《鸡毛蒜皮》曾经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江苏淮剧的时代性特征
地方剧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价值,被地方民众所熟知和喜爱。如果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此类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发现地方文艺和剧种在其自身成熟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始终与社会发展、公众审美、主流艺术等进行着持续的交融,取长补短。这是艺术发展和创新的规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后者永远是前者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力量来源,贯穿在一切艺术创作的始终。
淮剧还好吧?
因为淮剧,我和刘老成了忘年交,碰在一起经常会说起淮剧的传承和创新,让我颇为惊讶的是,刘老虽然年事已高,但思想却极为开放,他说都市新淮剧,其实就是海派淮剧的延续,他希望上海淮剧要有自己的海派风格,从文本到表演都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时尚而接地气。我们也曾谈到淮剧和扬剧的融合,他问我:“淮剧扬剧能不能合并?”我思考片刻即刻回答:“能!”
论淮剧《小镇》复调的叙事特色
淮剧《小镇》是现代戏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其高度、广度和深度,在艺术上亦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主要采用复调的叙事方式,即通过多维情节线索的发展推进,对人物进行互补的艺术呈现,以及通过不断的悬念设置,使得剧作的艺术性、戏剧性和现代性大大增强,进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与业内专家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