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首席时髦坤伶——顾艳琴(1922—1981)
在淮剧界流行一句话:“先有顾艳琴,后有筱文艳,有了筱文艳,就没有顾艳琴”。早年的上海淮剧观众都知道,上海市人民淮剧团以“筱文艳——何叫天——武筱凤——杨占魁”四大头牌为主;上海市春光淮剧团以“筱惠春——李玉花——李桂芳——徐少成——王菊英”为主;上海市联谊淮剧团以“李少林——蒯云霞——王凤仙——林云霆”为主;上海市志成淮剧团以“周筱芳——叶素娟”为主;上海市精诚淮剧团以“颜筱琴——何益山——何筱山——张筱亭——郭玉霞”为主;那么上海市建新淮剧团就是以“顾艳琴——臧道纯——筱海红——陆少林”四大头牌为主。
早听前辈艺人们说,顾艳琴是个人才,唱、念、做、打样样俱全。其长的圆圆的脸、白白的皮肤、汪汪的秋波,是上帝的杰作,是天生的安琪儿,属于域外风情类型的。在舞台上:其唱有清脆圆润的嗓子;做有深刻细腻的表情;说有话剧韵味的道白;打有惊人的武功。新思想、新艺术,对新戏深有研究。她平时喜欢看电影和话剧,以资揣摩,就连筱文艳也很钦佩她的表演艺术。只可惜她不会做人,如果她会做人的话,不亚于筱文艳,也就说肯定能超过筱文艳。她平时喜欢搓搓麻将,最后变得自暴自弃,吸烟喝酒样样来,毁了自己。我不知道顾艳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我想肯定另有原因。
顾艳琴,原名余秀英,诨名“小毛头”。祖籍南京,移居苏州。出生于工人家庭。10岁因父亲病故。家贫无奈,进顾家班拜顾汉章为师,学淮剧。学戏期满为谢师厚意故改姓为顾,艺名顾艳琴。因天资聪颖,能戏极多,擅演花旦,每一登台,观众极为倾倒。在京沪淮各地,久享盛誉。曾随其兄长余君培学演过京剧青衣:《二堂放子》的王桂英、《断桥》的白娘等。1944年——1945年在上海高升大戏院与张韵良、姜文奎、筱云龙、顾神童、邱素琴、吉根宝、陶美君、张鸿仕、韩筱芬、蒯云霞等同班演出,以《金水桥》中的银屏公主一角,一炮打响。1946年参加苏州市神童剧团,与吉根宝、顾少春、顾神童、薛如贵等合作演出,主演过:《黄慧如与陆根荣》《张文祥刺马》、《破腹验花》、《杨乃武与小白菜》、《孟丽君》、《白蛇传》、《赵五娘》等。1949年应邀到上海市沪北大戏院演出。戏院老板曹杰在电台大势宣传,更为轰动,进剧场的时候人山人海,人声喧哗。即使言慧珠、童芷玲在坐,也得退避三舍,当她出场的时候掌声隆隆,演唱玲珑轻盈、温柔娴雅,口齿清楚,脆美耐听。其演起风骚花旦能引得观众满面春风;演苦戏英雄铁汉也的哀哀落泪,艺术造诣及其深渊。1950年以《侵华惨史》参加无锡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获优秀表演奖。1951年以《中朝儿女》中小兰一角参加苏州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会演获优秀表演奖。同年4月1日参加上海市群义淮剧团。1952年以《游龙戏凤》中的李凤姐一角参加上海市春节戏曲演唱竞赛获演员一等奖。同年8月1日参加上海市建新淮剧团(后改为上海市烽火淮剧团),协助胞弟顾神童组织演出,担任主要花旦。
1956年改演风骚花旦。1972年剧团解散,开始专业。多年来塑造过:《金殿认子》的李氏、《十把穿金扇》的单素珍、《西厢记》的红娘、《合同记》的田素珍、《跳杯》的胡凤莲、《三审刁刘氏》的刁刘氏、《辕门斩子》的穆桂英、《芦花河》的樊梨花、《关公辞曹》的曹月娥、《重台分别》的陈兴元、《罗汉钱》的小飞娥、《漳河水》的荷荷等,其还擅演反面人物:《孔雀胆》的王妃、《封神榜》的妲己、《杀子报》的孙徐氏等。其早年主演的《跳杯》1957年曾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发行。1981年病逝。是早淮剧界公认的有影响力的淮剧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