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发清声,时人多慕名——记涟水县知名淮剧演员薛成英

涟水县有个淮剧“名家”,家长戴大宝,涟水县淮剧团知名演员、导演兼编剧,爱人是涟水县知名淮剧演员薛成英。儿媳妇是国家一级演员、白玉兰戏剧表演配角奖得主许晴,如此淮剧“名家”,堪称一段佳话。

1958年涟水县戏剧学校招生,年仅13岁的薛成英被录为学员,两年后在艺校汇报演出剧目《怕见面的女婿》中成功饰演小旦女一号,被前来录取演员的涟水淮剧团看中。这一次被录取到涟水县淮剧团的14人中,最后仅有薛成英等三男四女转为正式演员。

在20世纪60年代初,涟水淮剧团名角汇集,能与李风琴、徐月红、吴神童等响遍大江南北的淮剧大腕同台演出,对于薛成英这些初出茅庐的小演员来说,无疑是十分幸运的。当年与薛成英年龄相仿又活泼机灵的有王贵珍、蒋秀英、朱建梅,因为悟性高、很上戏,薛成英与她们三位一起被称为涟水淮剧团“四小凤”,与戴大宝、魏国喜等四位号称涟水淮剧团“四小龙”的青年男演员相对。作为剧团重点培养对象,薛成英还深得当年剧团业务团长、著名淮剧演员李凤琴老师的喜爱和栽培,这让薛成英的淮剧演艺之路越走越宽广。

雏凤发清声,时人多慕名——记涟水县知名淮剧演员薛成英

薛成英在涟水淮剧团演出的启蒙戏是《杨家将》,那时戏剧演出还没有剧本限制,可以靠演员的表演技能临场发挥来吸引观众,只要台下观众喜爱看,只要不偏离主题,演员想怎么发挥就怎么发挥,一场戏演两三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是常有的事。在这出戏里,薛成英交替扮演八姐和九妹两个角色,她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李凤琴老师的精心指导,把泼辣大胆、机智勇敢又带有点憨傻的杨八姐演得活灵活现。当年赴上海国棉31厂演出时,薛成英刚一出场就受到观众的叫好,当她展现杨八姐使梨花嵌金枪的表演功夫时,观众更是拍手叫绝,接着在以后的数场演出时,不少观众都慕名来观赏。

正当薛成英在李凤琴等老师的精心培养下,要在舞台上大展身手的黄金时期,文艺界掀起反对演“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的运动。而薛成英“家庭成分不好”,所以在改演现代戏的时候,她只能在《野火春风斗古城》饰演银环,在《雷锋》《王杰的枪》《东风解冻》等多个剧目中担任配角,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文革”前,涟水的淮剧团、京剧团、黄梅戏团、淮海剧团等多个剧团进行调整合并,成立涟水县文工团,薛成英被下放到涟水化工机械厂工作。

当年涟水县造反派分为“联络站”和“县红总”两大派别,为了体现各自派别的革命性,两派举办《红灯记》演出比赛。“联络站”经多人推荐找到了薛成英,让她饰演李铁梅,和“县红总”的另一位扮演者、原县京剧团的演员在大广场举行样板戏擂台赛,观看擂台赛的有近万人,两派的造反派拿着红旗摇旗呐喊为各自演员加油,看热闹的观众一会儿到薛成英这里鼓掌叫好,一会到“县红总”那鼓掌叫好,最后薛成英大获全胜。

《红灯记》擂台赛结束后,薛成英到各个公社、大队巡回演出《红灯记》,瞬间成为当年家喻户晓的戏剧名人。

因成功饰演小铁梅这一角色,薛成英与朱建梅、钱芬香、汪霞美、王翠萍等一起被派到上海学习淮剧《白毛女》,她在剧中饰演白毛女。此剧先在上海进行汇报演出,获得观众好评,后又在扬泰盐阜及本地城乡巡回演出,每到一地都受到观众热烈欢迎。在演样板戏的同时,她还排演了适应形势的小戏《补锅》《打铜锣》等。

“文革”结束后,薛成英被时任分管文化的副县长硬性调回县淮剧团,先后在《血洒迎春花》《祝枝山嫁女》《哑女告状》《春草闯堂》等多部淮剧中担任配角,其中多部戏还在省市获奖,后为了让更多的青年演员脱颖而出,薛成英主动申请退出戏剧舞台,被分配到涟水农机公司上班。

雏凤发清声,时人多慕名——记涟水县知名淮剧演员薛成英

当县淮剧团走进低谷缺少角色时,薛成英不惜被扣掉农机公司的“高薪”请假回到淮剧团,支持丈夫戴大宝工作。一家人排演一出《包公舍妻》,在剧中儿媳许晴饰演包夫人、薛成英饰演丫鬟、丈夫戴大宝饰演包兴。该剧一经公演就引起轰动,先后受邀到上海盐阜扬泰及淮安本地城乡各大小剧场演出百场,受到观众广泛欢迎和好评。

时光如流水,当年饰演小铁梅而红遍涟水城乡的薛成英如今行将步入耄耋之年,只有看过老太太演戏的人偶尔还提到老人家当年演戏的风采。薛成英从艺之路虽历经波折,但始终没有退出她挚爱的戏剧舞台,直到现在依然是老年大学最活跃的戏剧老师和票友。

(来源:涟水日报,2019年06月04日,第三版,文化时空)

责任编辑:淮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