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人生的赞歌——谈淮剧《秋天的思念》中汤稚鸣形象的塑造
三、完整性:即统一性和丰富性的结合。统一性是指艺术形象有内在的发生、发展逻辑,支配这种逻辑的,不是剧作家的臆断,而是事实、性格、感情本身的力量。丰富性是指艺术形象性格的多层次、多侧面、发展变化、耐人寻味。“戏剧是人生的缩影,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正应该是压缩精练了的人生。”(夏衍语)《秋天的思念》着力描写了汤稚鸣从相邀伯乐达到病倒异国他乡十一年来的人生镜头,探寻了她的奋斗历程、情感历程、心路历程的内在奥秘,揭示了她的成长、成熟、成功的发展过程——
维扬三登门,愧拜保洁工,面对机遇的选择,面对工作的失察,汤稚鸣自己给自己说服了,是一种理智的胜利。
奇遇湖荡边,除夕人不归,面对黄毛的失足,面对亲人的挂念,汤稚鸣自己被自己感动了,是一种心灵的升华。
高薪不动心,梦回大运河,面对利益的诱惑,面对未竟的事业,汤稚鸣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种人生的成熟。
大凡说服了、感动了、征服了自己的人,就是一个理智的人,一个坚强的人、一个自信的人、一个博爱的人、一个成功的人,汤稚鸣就是这样一个大写的人!她最善于通过生活中的很多能照出自己的真实的一切表象的镜子来剖析自己,调整自己,鞭策自己,完美自己,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十一年来,她与企业一起同命运、共呼吸,为企业每一步发展壮大倾注了全部的心血,饱尝了多少酸甜苦辣,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她负责的指示氖灯项目从当初的三条生产线发展壮大到一百条生产线,氖灯的年产量由过去的三十万支到今天的十三亿支;当初这个名不见传的村办灯具厂已经发展成为国家中型企业和世界上最大的氖灯生产和出口基地。她用燃烧的生命铸就着伯乐达的辉煌;没有汤稚鸣,就没有伯乐达的今天!
生活不等于艺术。一切生活现象,只有变成剧作家的心理现象,才有可能变成文学艺术现象。把汤稚鸣的这一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变成《秋天的思念》中的艺术形象,这对剧作家来说,是一种发现,一种表现。在创造过程中,剧作家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他对生活的发现,最终必须上升为美学发现,而且在表现生活时,也以获取美学价值作为他的功利目的。诚如该剧艺术总监刘旭所寄语的“把使命意识变成文化追求。”这不仅是主创人员的一个共识,更体现在艺术的探索之中。展现在舞台上的汤稚鸣形象不再是原生态的复制,在充分发挥生活真实本身的感人力量的同时,又进行了艰苦的艺术创造,注重了先进人物平民化的人性张扬,始终把“求真情、求朴实、求明朗、求晓畅”作为创作的美学追求。在剧中人物汤稚鸣身上,既有伟岸的骨骼,又有丰满的血肉;既有人性的超越,又有世俗的牵挂;既有冲天的豪情壮志,又有掷地的善行义举;既有三次相邀的犹豫不决,又有慧眼识人的坚定选择;既有敢于负责的不徇私情,又有愧拜认错的坦荡胸怀;既有湖荡奇遇的心存感激,又有劝其自首的做人原则;既有高薪拒聘的人格操守,又有风雪被困的尴尬经历;既有忘我工作的拼搏精神,又有电话歌声的儿女情长……多层次、多侧面地体现在汤稚鸣人物性格的变化之中。全剧冷与热,张与驰,庄与谐,离与合,悲与欢,既互相矛盾,又互相映衬,相辅相成,激荡有趣;既完整统一,又丰富多彩,曲尽其妙,浑然天成。所以说,《秋天的思念》决不是任何现成的思想与艺术的嫁接的产物。它是土中之木,水中之荷,岩隙的松,冰山上的雪莲。
四、共鸣性:即艺术形象能唤起观众丰富的想象和激起观众强烈共鸣的属性。这种共鸣可以是政治、道德、哲学、美学等思想认识方面的共鸣,也可以是美感、快感、崇高感、恐惧感等如恩格斯所说的“纯粹人类感情”方面的共鸣。从生活中采撷浪花,从体验中提炼理性,从苦涩中感受快乐,从顿悟中选择幽默,从平凡中发现崇高,是淮剧《秋天的思念》的美学特色,极其产生共鸣。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催人向上的思想性
任何戏剧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体现着时代的精神,概括着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感情。体现时代的精神是淮剧《秋天的思念》的灵魂,是它富有生命力的内在因素,是剧作家对世界的特殊发现,是用自己的思想诠释世界,释放自己与众不同的智性力量,并且成为融合在戏剧形象血肉里的生命,显示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活力。
《秋天的思念》,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剧名。秋天是季节的中年,中年是收获的季节,收获是耕耘者的节日。秋天是真实的季节。真实得自然坦荡,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为什么真实的秋天会给人们那么多的伤痛和悲凉?那么多的思念和牵挂?那么多的感慨和遐想?见秋霜而悲白发,见归鸿而思故旧,见寒蝉而叹余生,见秋风秋雨则更是“夜雨闻铃断肠声”。秋天是人生的季节。有的人透支金钱,亨受生活;有的人透支亲情,享受天伦。然而,江苏伯乐达集团的副总经理汤稚鸣却透支生命,鞠躬尽瘁……这是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剧作家以纪实的手法,艺术地再现了优秀共产党员汤稚鸣的先进事迹;从另一个侧面,折射出汤稚鸣和伯乐达集团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将一个村办企业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氖灯生产基地的创业历程。伯乐达,是她耕耘的田野、竞争的擂台、拼搏的疆场、成功的阶梯,也是她一个人生收获的金秋。全剧围绕“维扬三登门、愧拜保洁工、奇遇湖荡边、高薪不动心、除夕人不归、梦回大运河”等情节,以长卷般的抒情风格,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可敬可亲可信可爱的优秀共产党员形象。
剧作家从构思作品那天起,让人物、情节、语言、细节都用来揭示主题和深化主题服务的。什么是深刻?关注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是深刻。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的汤稚鸣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在伯乐达员工的眼里,汤稚鸣不仅是集团副总经理,更是她们的汤大姐,职工生病、家里遭灾乃至恋爱、婚姻、生小孩和夫妻分居等无一不在汤稚鸣操心之内。最能展示汤稚鸣的内心世界,就数班前会上向保洁工道歉的一百多句演讲:“……我在新四军纪念馆看到了当年陈毅军长的一句话:苏北没有山,人民是靠山!这句话看似通俗易懂,但意味深长。伯乐达没有山,你们是靠山!”这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发人深思,令人震撼。对德国现代大戏剧家兼诗人布莱希特的戏剧,德国观众曾经有一句赞语:“人们可以在看他的戏的时候思考很多问题。”真正深刻反映了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优秀戏剧作品,都应当是这样的:它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寓丰富深刻的思想意义于醉心迷人的美感享受之中,因而它必然是能够启发人们思考、激励人们前进的。
(二)催人泪下的情感性
以情动人,情之源泉在生活。感情,是从生活中来的,感情的深、浅、浓、淡,取决于剧作家对生活的态度。当初的创作动因,是为了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随着采访的深入,剧作家渐渐被感动了。一个英雄模范人物,使上至集团的老总,下到普通保洁工,一提起汤稚鸣就泪水盈眶,剧作家的心被震撼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剧作家对生活的理解也有由浅到深的认识过程。我们知道戏剧创作的本质是始于感情终于感情的。剧作家只有对生活抱着满腔热情,只有自己就是生活的主人,才能发出最强烈的爱憎,才能激发观众感情的沸点。剧中汤稚鸣那一段敝开心扉、声情并茂的真诚道歉,得到了田巧云的谅解,取得了工人们的信任,也感动了台下的观众,让人热泪盈眶。除夕风雪之夜,汤稚鸣在外地和家人通电话问候,儿子没有喊妈妈,而是一声:“汤总过年好……”让人潸然泪下。梦回大运河一场戏,把人物的情感推向了高潮。一个虚假电话的真情慰藉,一个冒失鬼的好心惹祸,一个白发老人感人肺腑的深情呼唤:“叫一声稚鸣儿为何不答应?喊一声稚鸣儿为何不吭声?出国前你能在电话里笑声阵阵,归来时却变成不言不语、不声不响、不知不觉、不回不应、不哭不笑、不怒不喜、不热不冷的陌生人!……果然是奔波劳碌累出病,婆婆我心里滴血阵阵疼。稚鸣哪,妈妈将你搂搂紧,我让你在娘怀中睡安宁。再为稚鸣梳梳头,再和稚鸣交交心。左一梳我泪滚滚,右一梳我钻心疼。梳得稚鸣人苏醒,梳得稚鸣还了魂。梳落了日月和星星,梳不尽天长地久的母女情。”婆媳情,夫妻情,母子情,同志情,汇成一股感情的激流,冲击着观众的心灵,让人泣不成声。
“活着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创造是生命的一种注解/人生数十寒暑/实在没有多少时间/让我们徘徊瞻顾/尽管我们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汗水/去增加生命的高度/让有限的生命闪光/让遥远的梦想辉煌。”这是优秀共产党员汤稚鸣最喜欢的一首诗,也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然而,此时此刻,她静静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岁月,无声地伴她迎来了日月星辰;她,亦在无声中送走了春夏秋冬……群山在无声中诉说伟岸,江河在无声中书写恢弘,蓝天在无声中袒露旷远,大地在无声中酿就永恒。一种共产党人的精神在人间永存,一曲人生的赞歌响彻人间大地。这就是淮剧《秋天的思念》带给人们的一份收获!一个惊喜!一种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