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的传承、困境及发展对策

  淮剧,是江苏省三大地方剧种之一,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发源于盐淮地区,其中盐城、淮安、泰州地区为淮剧的流行区域。在上海、南京、镇江、扬州、苏州及安徽的天长等地,都有广泛的淮剧观众。

一、现代戏硕果累累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双百”、“两为”方针指引下,战争年代新四军编演淮剧现代戏的传统,在盐城淮剧界得到继承与发扬。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盐城淮剧坚持“三贴近”,坚持创新,不断打造出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剧目,被国家文化部授予“现代戏之乡”。

  其中:

  江苏省淮剧团是我省地方戏重点实验团体,以演出现代戏著称。1981年入选为全国现代戏研究会成员单位,产生了许多在全国和全省具有重大影响的优秀剧目。大戏《金色的教鞭》、《打碗记》、《奇婚记》、《太阳花》、《青豆红豆》、《蓝齐格格》等在全国和全省重大艺术活动中获得多项大奖。梁国英、陈澄两位演员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005年8月,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新版淮剧《太阳花》作为国家文化部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遴选的16台优秀剧目之一,晋京展演再度受到中央领导人高度赞扬。该剧于2007年1月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2006年1月,现代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囊括省第五届淮剧艺术节所有奖项,并入选2006年“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

  作为盐城淮剧界的又一重要团体——盐城市淮剧团,不断推出在全国和全省有影响的剧目。大型现代淮剧《鸡毛蒜皮》先后获文化部第六届“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十品村官》参加中国戏曲现代戏优秀保留剧目展演,获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和第十六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先后入选文化部向全国基层剧团推荐的优秀剧目和首届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主演王书龙获得第2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现代小戏《彩霞满天》获第十届曹禺戏剧奖·小戏小品大赛银奖。

  射阳淮剧团创作的现代淮剧《难咽的苦果》先后荣获省新剧目观摩演出七个一等奖、省戏剧紫金奖、省政府“文学艺术奖”、全国现代戏会演新剧目奖,并被中央电视台拍摄成淮剧艺术片向全国播放,被国家文化部通报嘉奖,并授予“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滨海县淮剧团1976年创作演出的淮剧《收缰》参加江苏省戏曲会演荣获一等奖,现代淮剧《三秀才》获省第三届淮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十多项奖项,同年被选拔参加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举办的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的中外优秀剧目展演,并分别获得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小戏《三请石爷》2002年参加中国首届国际小戏艺术节荣获四项金奖、两项银奖。

  阜宁县淮剧团五十年来上演本团原创剧目就有100多台。1981年大戏《一字值千金》奉调晋京演出,荣获国家文化部创作、演出二等奖。1982年小淮剧《花好月圆》获全省小戏调演一等奖,被誉为改革开放后我省小戏的“里程碑”。1986年,大戏《剖腹记》参加省首届淮剧节演出,一举夺得七个一等奖。2001年以来,小淮剧《画像》三次晋京汇报演出,荣登人民大会堂舞台为党的十六大作献礼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并赴广州参加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决赛,一举夺得金奖。

  建湖县淮剧团以拥有演艺精湛演员和厚实创作力量著称,2006年1月创作的大型现代戏《剃头匠与理发师》参加第五届省淮剧艺术节,获优秀剧目一等奖和其他7项14个大奖。1985年《公公做媒》获省优秀现代戏演出“百场奖”,1982年《卖蟹》参加省1982年新剧目调演并获优秀演出奖,该剧本被收编为省戏剧学校教材。1990年,中央、省、市电视台联合摄制建湖淮剧团的《淮剧折子戏精选》作为国家文艺精品进行对外交流。

  盐城市的淮剧团体几十年来,在党的文艺政策指引下,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连续创作演出了一大批弘扬正气、反映时代精神的精品现代戏,其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影响之大,成为全省、全国并不多见、颇具特色的戏剧现象。可以说,盐城市淮剧界对推动我国现代戏的发展,对丰富现代戏的艺术宝库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兼收并蓄、乡土气息浓厚

  淮剧有着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淮剧音乐有着丰富、独特的声腔、曲调,自成体系。其唱腔和表演在多年的艺术发展中,既坚持了本剧种乡土气浓厚、群众喜闻乐见的特点,又兼收并蓄京剧、徽剧等姊妹剧种的优点,还撷取江苏地方小调音乐作为剧种音乐,使该剧的艺术和音乐的表现力不断丰厚,能胜任各种剧情表演和戏份轻重的需要。

  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语言清澈,旋律流畅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地方特色。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三大主调。淮调高亢激越,诉说性强,大多用于叙事。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适用于抒情性的场景;自由调旋律流畅,可塑性大,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能。围绕三大主调而派生出来的一些曲调,如一字腔、叶字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淮悲调、大悲调等,以及从民间小调演化的蓝桥调、八段锦、打菜苔、柳叶子调、拜年调等,都有各自表现性能的辅助曲调。各种曲调共一百多个,其主调的调式调性相近,基本为徵调式、商调式、羽调式三种类型,并均有完整的起、落板与丢、接板的结构形式,它们又和淮剧特有的伴唱锣鼓相连。

  在声调的发展上,随表现内容的不断更新,淮剧的流派唱腔也出现了纷呈并茂的繁荣景象。因为语言等因素,主体曲调有东、西路派系之分。东路唱腔富于旋律,音调纯和;西路唱腔近似口语化,短促强硬。建国后,流行在江南的淮剧以自由调为主体贯串发展,清新明快;而苏北的淮剧,仍然保持以淮调、拉调为主要发展线路的做法,乡土气息甚浓。不少有成就的淮剧著名演员,从这些不同声腔体系中创造了新的唱腔。

  淮剧表演上素称能时、能古、能文、能武,由于曾与徽剧、京剧同台演出,所以它较多地吸收了两个剧种的表演程式,同时又保持了民间小戏和说唱艺术的某些特色,如以唱功见长等。淮剧的角色行当有生、旦、净、丑,各行又有分支。如生行分老生、小生、红生、武生,旦行分青衣、花衫、老旦、彩旦、闺门旦等。但也并非全部严格分行。如小生演员,也能唱老生、丑行。花旦演员,也能唱青衣、武旦。很多演员都是一专多能,文武双全。少数全能的演员,能担任淮剧所有行当的角色。

三、市场萎缩及生存危机

  淮剧是中华民族丰厚的文化遗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盐城淮剧人努力适应时代,曾创造了八十年代淮剧的兴盛时期。但随着现代多元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愈来愈大,人们审美情趣也不断发生转移,淮剧在人们文化消费中所占的份额迅速减少,淮剧处境颇显尴尬,已在很大程度上危及到该剧种的生存。其具体表现为:

  1、演出市场萎缩,经济效益滑坡。由于现代传媒特别是电视传播的影响,人们坐在家中即可欣赏丰富多彩、水平上佳的新闻、综艺、戏剧节目。加之审美水平的限制,年轻人与地方戏产生代沟,淮剧的受众面日益狭窄,致使演出场次不断减少、上座率走低,剧团演出收入难以维持日常开支,更难保证正常业务投入。就连一线演出的的主要演员,亦经常难以发放全额工资。

  2、地方财政困难,政府投入不足。在演出市场不断萎缩、剧团经济难以为继的情况下,作为盐城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淮剧,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支持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非常迫切。但由于我市的经济发展等原因,政府拨款并不能满足剧团的日常开支需要。加之我市各淮剧团体创建时间较长,历史包袱沉重,顾此失彼。每次排演新戏,都要向政府申请拨款,看米下锅,对艺术创作、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人才匮乏,凝聚力减退。由于剧团的生存条件差,很难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据调查,江苏省淮剧团已经七年未调整工资,至今执行的还是1999年的工资标准。如今,各淮剧团人才老化,行当不全。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人员奇缺。经费拮据,已使剧团无力培养艺术接班人。长此以往,势必造成淮剧事业后继无人的严重局面。

四、走出困境、致力发展

  淮剧在市场经济中的窘境,也是所有传统戏剧面临的共同问题,在看到淮剧面临生存问题的同时,关键是在如何正确应对,走出市场经济大潮带来冲击的困境。充分认识传承淮剧、发展淮剧艺术的紧迫性,把振兴淮剧提到重要位置。

  1、加大政府重视、扶持淮剧的力度。政府支持是振兴地方戏剧外部因素中的主要因素,加大政府重视、扶持力度对振兴淮剧尤为重要。一是要把振兴淮剧放到建立”文化强市(县)、”“文化大市(县)”,建设地方特色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弘扬主旋律的高度去认识振兴淮剧的重要性。使各级政府领导在筹划文化工作的同时,把振兴淮剧放到重要位置。二是各级财政要增加对淮剧的扶持力度。设置淮剧发展基金,实行淮剧人才战略,采取联合办学、送出去、请进来等办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淮剧演员、导演、编辑、舞美、音乐创作人才。三是继续举办“淮剧艺术节”,不断推出优秀的淮剧剧目与演员,交流提高各地淮剧的表演艺术,壮大淮剧在省、内外的演出声势和影响力度。

  2、既重视传统,又重视创新,把创新放到首要位置。革新创造是地方剧种的生命线,既要继承老—辈艺人多年创造出的艺术精华,更要不断赋予淮剧艺术的时代气息。一是形式的出新。在保留淮剧地域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对舞美、化妆、道具、音响等构成要件,与时俱进地加入和时代合拍,且体现其最新科技特点的文化创新元素,以新形式留住观众。二是音乐的出新。重视对淮剧音乐固有的曲牌体、板腔体以及曲式结构进行改造出新。要根据剧情和唱词的需要,充分利用现代音乐创作手段、方法,对淮剧唱腔进行再创造,使淮剧音乐既切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又富有时代观赏性和美感。三是大力实施“精品工程”,花大力气抓好剧本的创作,选好剧本。在此基础上,对导演策划、演员选用,音乐创作、舞台美术、灯光道具等各个环节进行精雕细刻,给观众呈现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力作,以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来争取群众。

  3、拓宽淮剧的传播渠道,扩大淮剧的受众面。作为生于此、长于此的家乡戏,总会有为数不少的一批对地方戏剧感兴趣的观众,要培养观众、争取观众。一是积极组织开展淮剧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以淮票友会、社区淮剧角、淮剧沙龙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淮剧演唱、大奖赛等活动,营造淮剧之乡“了解准剧、热爱淮剧”的浓烈氛围。二是开展淮剧进校园活动,造就热爱淮剧、演唱淮剧的社会后备基础。,在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淮剧艺术教育,把淮剧纳入、融入到全市中小学课程,培养熟悉、喜爱淮剧的后备力量。三是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作用,如在电视台、电台举办关于淮剧的大型综艺节目,在报刊等有形宣传媒体举办专题栏目进行推介,不断扩大淮剧的社会影响力。

  4、振奋精神,深化改革,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各淮剧团体是振兴淮剧的中坚力量。能否在外在环境的帮助、支持下,将淮剧这一历史文化遗产推向前进,关键还在于各淮剧团体的主观努力。一是要研究市场、适应观众。地方戏剧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拥有观众是其生存的根本。振兴淮剧只能把淮剧放到文化市场中去,多出好作品。使自己的创作演出,始终符合地方群众的文化口味和需要。二是要开拓市场,争取观众。自我振作、自我救黩是一切事物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要主动积极,振奋精神,增加演出场次,开拓新的市场,寻找发展机遇。三是加快淮剧团体改革步伐。改革是淮剧团体增加自我压力、去弱图强的必要途径。要通过体制改革,在团体内建立能上劣下、勤上惰下、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通过改革、发展,使淮剧这一传统艺术经得住市场经济大潮的考验、冲刷,使淮剧人成为新时代文化的弄潮儿,为传承祖国文化遗产、为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附:为淮剧所作楹联

  大小事,古今情,淮腔淮韵,唱出世间悲欢荣辱;东西路,南北派,新戏新人,演绎时代捭阖纵横。

责任编辑:淮小戏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