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老生概说

  淮剧是我国民族戏曲中的一个重要剧种,表演艺术是淮剧的中心和支撑。老生是淮剧的重要行当之一,淮剧老生的表演艺术在整个淮剧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此,本文以笔者个人多年来淮剧老生表演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总结为依据,对淮剧老生艺术进行概要论述,以作引玉之砖。具体来讲,淮剧老生艺术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进行解读。

  一、淮剧老生的概念内涵

  淮剧老生是淮剧的重要行当之一,所以要了解淮剧老生,首先就要了解淮剧。

  淮剧又称“江淮剧”,我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上海及安微的部分地区。起源于江苏盐城、阜宁一带。由当地民间曲调‘门谈词‘和敬神的香火戏相结合,并吸收了徽剧的表演方法和剧目发展而成,有一百多年历史。主要曲调有受徽剧影响较明显的‘靠把调’和乡土音乐色彩较浓的‘老淮调’,后来吸收了扬州地区民间音乐,又产生了‘春调’和‘小开口’。进入上海前后则以‘自由调’最具特色,唱词也因此而突破了七字句、十字句的规格。风格朴实、粗犷,武戏有较深厚功底。”其代表剧目有《三女抢板》、《女审》、《探寒窑》、《为奴隶的母亲》等。可见,淮剧是我国江南的民间小戏曲剧种,以江淮一带的地方特色为主要特征。

  老生是淮剧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中“生”行中的重要一支。扮演中老年男性人物,且大多是正面人物,多数挂须(髯口),故又称“须生”。具体又细分为唱功老生(以唱功为主)、做功老生(以做功为主)、靠把老生(扮演武将一类人物)、文武老生(兼擅文戏、武戏的老生)、武老生(重武打与唱功)等。

  把握了淮剧老生的概念内涵,就会从本体上把握淮剧老生的艺术定位与艺术作用,也就为淮剧老生的表演奠定了基础。

  二、淮剧老生的表演艺术

  淮剧老生的表演艺术,有以下几个要点,必须牢牢把握。

  (一)以角色创造为目的。淮剧老生表演,应以剧中角色创造为目的,所谓“角色创造”,指的是剧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淮剧老生作为演员扮演角色的类型划分,不应当成为人物形象类型化的依据,而应当成为人物形象塑造的依据,所以前辈艺人说:“演人不演行。”意义是讲,行当划分不是目的,目的是人物形象塑造,演员要演人物不要只演行当。淮剧中不同剧目中的不同老生人物,有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性格爱好、志趣特长等不同的个性特征,必须演出来这些不同人物的不同个性,而不可以千篇一律、千部一腔、千戏一面。

  (二)以“四功五法”为手段。淮剧老生表演,应以戏曲表演的“四功五法”——唱、做、念、打与手、眼、身、法、步为手段,充分体现戏曲表演“以歌舞演故事”的特点。

  (三)以风格流派为追求。中国戏曲表演艺术,以不同的流派为成熟的标志,而流派又以艺术风格为核心特征。例如淮剧著名文武老生表演艺术家马麟童(1912-1952),就在其代表剧目《杨家将》、《九件衣》、《岳飞》、《白虎堂》中,就在淮剧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广收博采,并受周信芳(麒麟童)指点,创造出吐字清楚、韵味浓厚的“马派自由调”,成为“马派”创始人。又如另一位淮剧老生名家何叫天,也在传统曲调上创造出“连环句”,成为“何派”的创始人,其代表剧目有《三女抢板》、《杨家将》、《忠王李秀成》等,以嗓音宏亮、戏路宽广、功底深厚著称于世。可见风格流派的实质是艺术创造。的确,创造创新是淮剧老生表演的生命与灵魂。

  三、淮剧老生的审美特征

  把握淮剧老生艺术的审美特征,更是淮剧老生表演的重中之重。具体来说,淮剧老生具有以下几大审美特征。

  (一)写意化。写意化是中国戏曲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就“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来分析,中国戏曲表演既不属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也不属于布莱希特体系,而属于梅兰芳体系,即写意化体系。淮剧表演亦如此。

  (二)虚拟化。淮剧表演以虚拟化为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即不用实物或只用部分实物虚拟地进行表演,以神似为主,如以鞭代马、以桨代船等等。

  (三)程式化。程式化是指“在戏曲排演时,按照现成的一套程式设计安排人物的活动,……”包括各种唱腔板式、音乐旋律、程式动作等等。

责任编辑:淮小戏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