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花园里的 一朵“白玉兰”——记涟水县淮剧团副团长许晴

涟水县淮剧团副团长许晴的名字,被许多喜爱淮剧的淮安人、尤其是涟水人所熟知。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淮安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在地方戏剧的百花园里,她就像一名辛勤的园丁,用一颗匠心守护和传承着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用舞台上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把淮安故事、淮安声音传播到四面八方。

淮剧花园里的 一朵“白玉兰”——记涟水县淮剧团副团长许晴

●自幼学戏,对淮剧的坚持源自真诚的热爱

许晴生于梨园之家,自幼酷爱表演。她少女学艺,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打下了深厚的戏剧根基。她15岁加入涟水淮剧团,很快成长为团里的“台柱子”,几乎把团里30多台大小剧目“一肩挑”。就在许晴作为一颗淮剧新星冉冉升起的时候,整个传统戏剧行业却因为受到其他文化严重冲击而走起了“下坡路”。面对这种变化,年轻的许晴没有退缩,依然以她对淮剧的满腔热爱坚持着演艺事业,选择了师从淮剧名家裔晓萍苦练深造。在剧团工资发不出、排戏经费严重不足的艰难日子里,她和剧团同事凑钱排戏,让一出出味道纯正的淮剧展现在群众眼前。

“我这辈子就会唱戏,戏剧是我的生命。”许晴说,二十年前到十年前,剧团同事陆续有人离开了戏剧行业。面对传统戏剧行业的人才凋零,许晴的心中也有过失落。然而,对戏剧发自内心的热爱却支持着她继续坚持下去。许晴坚信,只要“不忘戏剧初心,牢记淮剧使命”,一直坚持下去,淮剧总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为打破传统戏剧发展的瓶颈,吸引更多观众,许晴和剧团班子成员商定,必须在突破思维、创新剧目上下功夫。他们在不放弃排演老戏的同时,更多地尝试排演适合大众口味的现代戏。在剧团内部,他们尝试了创新运作模式和管理模式,采用剧组制的形式创演新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近年来,涟水淮剧团编排的现代淮剧“村官戏三部曲”持续走红。许晴也在主演的第一部村官现代大戏《鸡村蛋事》中脱颖而出,一戏成名,获得了江苏戏剧大奖。由许晴主演的第二部村官现代戏《留守村长留守鹅》参加了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汇演开幕式首演。凭借在该剧中的出色表演,许晴在第28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评选中荣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配角奖”,成为该奖设立以来全国县级剧团中唯一获此殊荣的演员。

●扎根基层,艺术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和人民

面对荣誉和光环,许晴却表现得心如止水。她说,唱好戏、演好戏是她天生的使命,获奖对她来说意味着一种动力,今后要更加认真地唱戏,把更好的戏呈现给家乡人民。为实现戏剧扎根家乡、扎根人民的理念,许晴从艺40年来,一直坚持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用作品传达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现他们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多年来,她的身影活跃在乡村、学校,每年坚持随团送戏下乡120多场。

今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剧团的演出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在疫情形势最严峻、防控措施最严密的那段日子里,许晴依然没有放下热爱的淮剧事业,在没有观众的舞台上排练了一批以抗疫为题材的新戏。“疫情对我们的演出是不利的,但在这场全民参与、上下齐心的斗争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故事,正是我们创作淮剧新剧目最好的素材。”她说。

艺术来源于生活。许晴在村官现代大戏《鸡村蛋事》中出演一个新时期追求精神和物质生活的农家大嫂“鸡婆”,将这一角色演绎得活灵活现,成为当代淮剧史上的经典形象。在古装大戏《莲子》中,许晴又塑造出一个在奴性和人性之间两相挣扎的封建媒婆“跑跑婶”,风靡苏北苏中及南京、上海等地的舞台。“这些戏的成功要归功于我们常年下基层演出的举措。”许晴说,扎根基层、到群众中去让她获得了无数的表演灵感,农村里的一些好故事也被她和同事们搬上了舞台。

疫情形势放缓后,许晴和剧团班子成员们重新开始送戏下乡、进校园。他们采取错峰演出的方式,在演好戏的同时注意做好防疫措施。如此一来观众少了,演出也由原来将几个村观众聚在一起演一场,变成一个村一个村地演出,演出的场次变多了,有时候一天就要演两三场。对此,许晴丝毫不觉辛苦。许晴说,看到村里留守的老人、儿童、妇女们美滋滋地看她演的戏,她心里也是美滋滋的。

●精益求精,传承和发扬淮剧艺术永远在路上

“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这是许晴常挂在嘴边的话。许晴在剧中经常出演的彩旦,角色动作、表情、唱腔、道白等都要求夸张,每一场演出都要耗费巨大的精力与体力。对于已经不再年轻的许晴来说,几乎每一场戏演下来都有精疲力竭的感觉。尽管如此,许晴却从不肯放松对自我的要求,该出力时必全力以赴,力求完美诠释每一个角色。2018年,已经在淮剧界取得响当当成就的许晴,主动要求并自费参加江苏省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以期能更好地发扬、传承淮剧艺术。

淮剧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艺术。过去,曾有着“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说法。然而,许晴在帮助本团其他成员甚至是外地剧团的演员提高业务水平时却毫无保留,她的心里只有更为宏大的淮剧梦想。2017年夏天,许晴和团里其他成员排练《留守村长留守鹅》时,同台表演刨花生一场的几个舞蹈演员,虽然只有分把钟的戏份,但排练时总不在一个节拍上。许晴就在每一个演员身上下功夫,做示范讲解,往往一个动作要排十遍以上。2018年8月,许晴应沭阳淮海戏剧团邀请,担任淮海戏《山芋婶当官》中的咪咪婶一角。除了唱腔外,从表演、道白到整个舞台的调度,许晴对其他角色一一进行了细心指导,提高了整体表演水平。每次排练结束时,许晴都请同场戏的王团长留下来再排练几遍,使王团长的表演水平大为进步。后来,这部戏成了2018年省内唯一参加江苏省紫金文化艺术节的淮海戏。

如今,年轻一代人大多数对淮剧不感兴趣,作为传统戏剧的淮剧面临着传承危机。对此,许晴依然保持着乐观。她说,事在人为,如今从中央到地方都越来越重视戏剧文化的发展,作为地方传统文化的淮剧也不能掉队,而传承的重担就落在了他们这些老一代淮剧人身上。为传承心爱的淮剧艺术,许晴收本团学员李爽为徒,同时从娃娃抓起,主动担任幸福里小学戏曲传承老师,从唱腔、舞台穿着、形体动作、化妆等方面严格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授,李爽已经能担当主演,幸福里小学的戏曲文艺团队也在市县校园戏曲大奖赛中屡屡获奖。

展望未来,许晴的淮剧之旅还很漫长,艺术之梦还在路上。

(融媒体记者:傅停停,通讯员:吴洋,来源:淮海商报)

责任编辑:淮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