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涟水现象“看助力乡村振兴——评淮剧《村里有个管得宽》

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官天涛:放大淮剧艺术“涟水现象”, 推进新时代舞台艺术精品创作

从前些年的《鸡村蛋事》,到后来的《留守村长留守鹅》《村里来了花喜鹊》“村官三部曲”和“党员三部曲”的开篇之作《哎呦,我的憨哥哥》,再到昨晚公开首演的《村里有个管得宽》,涟水县淮剧团先后创作出了一批反映时代、反映当下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这批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不仅在全省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也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反响。《村里有个管得宽》主题鲜明,演员表演到位,演员们用深刻的表演表达了农村脱贫致富后如何精神脱贫的现状,是一部非常接地气的、优秀的现实题材文艺作品。”省文旅厅二级巡视员官天涛说,正是涟水县淮剧团这么多年不断地努力、不断地“造血”,才有了现在的淮剧艺术“涟水现象”。

官天涛表示,希望淮剧艺术“涟水现象”能够进一步推动全省基层文艺院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演出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加强舞台艺术作品创作,从而不断产生更好的社会效应。(融媒体记者 陈 帅

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金坛华罗庚艺术团)院长史国生:扎根乡土,小舞台也有大作为

“舞台上虽然没有华丽的舞美、灯光、服装,但我却看到了思想的深刻性。”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金坛华罗庚艺术团)院长史国生说,《村里有个管得宽》作为涟水县淮剧团精心打造的“党员三部曲”第二部,描绘了当下基层党员担当实干、当好乡村振兴“领头羊”的生动图景,看完后深受感动、深受启发。

“我认为淮剧艺术‘涟水现象’最大的亮点就是接地气,让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同时又紧跟时代脚步,切实做到了小人物大主题、小舞台大作为、小投入大市场。”史国生说,涟水县淮剧团每年送几百场戏到田间地头,值得每家基层院团学习。他表示,把更多的好作品演给百姓看,是每家院团的责任和义务。

江苏省儿童艺术剧院(金坛华罗庚艺术团)是一家深耕儿童剧的基层院团,淮剧艺术“涟水现象”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回去以后,我们团要深入学习这种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和接地气的创演风格,加强与涟水县淮剧团的交流沟通,把更多好作品送到农村学校、偏远学校,为孩子做好服务。”史国生说。融媒体记者 陈 帅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陈辰: 一部现实与艺术相结合的优秀舞台剧

“《村里有个管得宽》用淮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讲述了一个全新的现代故事,生动描绘了苏北大地上当代基层党员担当实干的奋斗图景。”连云港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陈辰表示,连云港市文化领域的各级领导和各基层文艺院团的负责人都来到了现场观看演出,大家切身体会到淮剧艺术“涟水现象”的实质和内涵,对今后的文艺创作大有帮助。

演出现场,不少观众被“管得宽”的故事逗得开怀大笑,让陈辰深有感触。“主角‘管得宽’作为一名基层党员,虽然年过半百,仍全身心投入基层治理,推动乡村文明进一步向上向好发展,是我们基层党员中先进典型的优秀代表。”陈辰说,《村里有个管得宽》剧情生动有趣,让人笑的同时,又能引人深思,是一部现实与艺术结合得相当精妙的舞台剧。

“我们希望借此次机会学习涟水县淮剧团的典型做法,借鉴淮安市文艺创作的先进经验,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共同推进苏北文艺创作再上新台阶。”陈辰表示。陈辰诚希望涟水县淮剧团保持初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造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破圈”之作。融媒体记者 陈 帅

涟水县淮剧团团长、“管得宽”扮演者翟永军:“管得宽”是千万基层党员的缩影

台上,谢幕,鞠躬。看着台下观众驻足鼓掌,翟永军的一颗心总算落地了。他是涟水县淮剧团团长,在《村里有个管得宽》里饰演主角“管得宽”。

去年,剧团开始着手“党员三部曲”第二部《村里有个管得宽》的创作。主创人员走访了涟水各个乡镇,为剧本收集丰富的素材。“我们将很多优秀党员的事迹集中在‘管得宽’这个人物身上,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更加高尚。”可以说,“管得宽”不是个人形象,而是代表了千万基层共产党员。“我们基层院团,就是要把戏演给老百姓看,就是要演身边的人和事、身边的基层党员,歌颂他们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作的贡献。”翟永军说。在“管得宽”身上,可以看到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质。

“今天的演出,感觉还不错,但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需要打磨、提升。”翟永军表示。演出刚刚结束,主创团队和所有演员立刻召开了座谈会,一起讨论刚才的演出情况。接下来,剧团还将根据专家的意见继续打磨修改,让这部戏更受群众喜爱。(融媒体记者 李 蓉

责任编辑:淮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