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何时有“淮剧”之称?
淮剧,原称江淮戏、江北小戏,主要流行于江苏的盐阜、清淮宝两大地区,后随着社会变迁进入上海,并逐渐成长为上海常驻剧种之一。
淮剧演员韩丰萍
韩丰萍,女,1954年出生,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原市淮剧团原副团长,楚州区(原淮安)人。主攻青衣、花旦,她唱腔婉转自如,韵味隽永。
淮剧"活化石"顾少春转型做丑角,创新淮剧表现手法...
近日,作为淮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他在侄子叶树琛的协助下,受邀将自己珍藏多年的有关淮剧的剧本、图片、脸谱等资料悉数整理并对外展出。他唱不动了,却还是希望能为淮剧尽绵薄之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剧。
筱文艳和她的淮剧人生
筱文艳,1922年生于淮安区车桥镇。她为淮剧振兴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生前曾24次荣幸地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作为她的出生地和她所创造辉煌的淮剧发源地的淮安戏迷与乡亲们,无不表示对她的沉痛悼念与深切缅怀之情。
淮剧花园里的 一朵“白玉兰”——记涟水县淮剧团...
涟水县淮剧团副团长许晴的名字,被许多喜爱淮剧的淮安人、尤其是涟水人所熟知。她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淮安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在地方戏剧的百花园里,她就像一名辛勤的园丁,用一颗匠心守护和传承着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用舞台上一个个经典人物形象把淮安故事、淮安声音传播到四面八方。
淮剧溯源“种大麦”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年上海杨家班的班主杨大茆(杨洪文)和其师兄鲁晓亭(两人都是淮安南闸人)曾和我侃过,说淮剧的历史应该比各个剧种都要长,少说有五百年,要比国粹京剧历史还要长得多,早年徽班进京和昆曲进京,是艺术家的聚合形成了这一综合艺术的京剧。而淮剧没有这个福分,它一直是乡野的小花,或者是一个无人呵护的野孩子。
坚守戏曲艺术、诠释敬业精神——记淮海戏表演艺术...
现在除了在各地演出,许亚玲还坚持每天到剧院练功和编排节目。另外,每周一、二、四她在艺校代课,每周三、五带领淮阴区实小“淮海戏班”的学生学习淮海戏;每个月还要抽时间对外地弟子进行面对面指导……“
走进淮剧,走近淮剧明星——曹阳
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淮剧文化精神,2017年2月18日,盐城师范学院文学院寒假实践团来到黄海之滨——滨海,切身感受淮剧,并有幸采访到在盐城戏剧界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曹阳老师。
顺势而为 练好内功 ——访江苏省淮剧团团长陈明矿
淮剧主要流传于苏北盐城、淮安地区,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其唱腔有的高亢激越,有的委婉细腻,表演上素称“能时、能古、能文、能武”,同时又保持了民间小戏和说唱艺术的某些特色,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淮剧《送你过江》:塑造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淮剧《送你过江》由胡宗琪导演、陈明编剧,以渡江战役前夕,苏中长江边卢荻村渔民支持渡江部队过江为大背景,讲述了江老大、江家童养媳常秀、江家二子更富、常秀养女豆花一家人和解放军郭逸夫、王进之间发生的故事。虽然是红色题材中最常见的军民情感,但编剧通过大胆构建和突破,使故事发展、人物关系、情感渲染都透出十足的戏剧张力。
豪放舞台婉约声——淮剧《半纸春光》观后
淮剧向以金戈铁马大江东去为传统,而《半纸春光》却携带着浓浓书卷气走出了传统,别开生面,让流浪知识分子、烟厂女工、黄包车夫等城市贫民在淮剧舞台上展开一部有情有义的新式都市剧。
淮剧《武训先生》值得讨论和研究
淮剧《武训先生》剧本平实但很深刻,彰显了武训精神,又是为淮剧量身定做的。杰出作家的写作,写到后来,往往就是落尽铅华、尽显人生,罗怀臻的《武训先生》剧本就是这样。剧情的安排也很巧妙,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不是闲置的,前后关照,用到了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