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西路淮剧”的搜索结果,共4条
淮剧溯源“种大麦”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年上海杨家班的班主杨大茆(杨洪文)和其师兄鲁晓亭(两人都是淮安南闸人)曾和我侃过,说淮剧的历史应该比各个剧种都要长,少说有五百年,要比国粹京剧历史还要长得多,早年徽班进京和昆曲进京,是艺术家的聚合形成了这一综合艺术的京剧。而淮剧没有这个福分,它一直是乡野的小花,或者是一个无人呵护的野孩子。
淮剧音乐和语言的艺术特色
淮剧从唱法表演还可以分为“西路淮剧和东路淮剧”,西路淮剧主要是淮安和宝应地区,该地区是早期淮剧的发源地,表演唱法以“老淮调”为主调,表演略显生硬;东路淮剧以盐阜地区为主要发源地,表演唱法以“自由调”为主调,表演灵活。从地区来分可分为“南片和北片”,南片主要指上海和周遍地区,北片主要指盐阜两淮扬泰等地区,南片充满着都市气息,而北片保留了淮剧的乡土气息!
“西路淮剧”的探索
众所周知,“西路淮剧”的发源地是清(江)、淮(安)、宝(应)。然而,多少年来,介绍两淮地区的淮剧艺术,似乎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而对于“宝应淮剧”却总是很少提及。这,恐怕与有关方面对此的宣传、研究不够,有着一定的关系。
淮剧国家二级演员杨小楼
杨小楼,男,1946年8月出生,楚州区(原淮安)人,中共党员,国家二级演员,江苏省戏剧家协会会员,是西路淮剧代表人物之一,1959年7月参加工作,5岁开始登台演出,13岁考入淮安县戏曲训练班,主工老生、小花脸。曾在数十部传统戏及多部现代戏中担任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