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人的戏考

去年年初,上海文化出版社资深编辑林爱莲来电问我有没有兴趣做一项“与你的文学创作无关”、且“付出与得到绝对不成正比的工作”。我好奇地问,这到底是什么选题呢?她说,社里曾出版过京、沪、越等诸多剧种的小戏考,有的剧种还出过好几个版本,惟独没有出版过淮剧戏考,也从没见过淮剧戏考面市。她说,你是上海淮剧团的专业编剧,比较合适。如果我没有兴趣,那么这个选题可能就得割爱了。

淮剧人的戏考

我一时没有回答。于是,林爱莲请我认真考虑之后再作答复。

我上网搜索“小戏考”。果然没有淮剧的,没有,一片空白。林爱莲的话得到了证实。淮剧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进入上海也已一百多年,居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本属于淮剧人自己的戏考!那么,作为一名“上淮”人,我有什么权力退缩呢――虽困难重重,却是一个历史的机遇!

我拿起了话筒,拨响了林爱莲老师的电话。就从这一秒钟起,我开始面对一个字——难。

尽管知道难,却还是没料到会这样难。我从“上淮”资料室里将上了年岁的资料、剧本、海报、剪报、宣传单片、节目说明书等等,一次次、一袋袋地拎回家中,仔仔细细地编年史,小心翼翼地选曲目,认认真真地将选定曲目的内容简介、编导演主创人员、唱词唱腔、演员小传等等一一输入电脑。那些油印剧本、宣传单片、说明书的纸张已发黄发脆,字迹模糊不清,甚至缺字少句,我细细考证、勘误,打电话询问、上网查找、翻阅资料……

这还不算复杂。复杂的是某演员当年演唱的究竟是哪个版本,一定要弄清楚,因为每个版本的唱词各异,不能出半点差池。然而,即使请教了这位演员,甚至找上了该剧编剧,但由于相隔多年,事过境迁,他们也大都记不清了。而那些已仙逝的老前辈,则更无从问起了。

但是,“戏考”“戏考”,关键在一个“考”字——考证、考据、考释、考量,来不得半点想象和马虎。在“上淮”领导的帮助和关心以及上海文化出版社编辑、剧团资料室的大力支持下,我终于一步步地走过来了。他们帮我从无数文字和图片资料中找寻所需要的剧本、照片,甚至是钢笔记录整理的唱词。而不少德高望重的淮剧老艺术家主动为我提供翔实资料,使我深深感动。

希望这本《淮剧小戏考》能折射出上海淮剧百年来的发展历史、演变轨迹、风雨历程,能让读者充分领略淮剧骨子老戏、经典唱段、新编剧目,更能展现海派淮剧的无限魅力和无穷韵味。

以下作为“小贴士”,共3段

淮剧又称江淮戏,发源于古楚国域内,即今江苏省境内长江以北的盐阜和清淮宝两大地区,距今约有二百年历史。淮剧主要流行于苏北、皖北、上海及沪宁沿线一些城市,现已成为江苏、上海主要剧种之一。1949年,上海江淮戏公会改名为上海淮剧改进协会。盐淮小戏、江北戏、江淮戏等被统一定名为淮剧。

淮剧在申城

1906年淮河洪水泛滥,淮戏艺人纷纷弃家逃难,涌入上海。为了生计,淮戏艺人们自由组合,在街头用筷子击打盘底敲曲演唱,内容多是具有浓郁乡土人文气息的小唱段。1912年,淮剧艺人韩太和创建“韩家班”,活跃于上海南市、南码头等地区。淮剧终于在十里洋场的上海滩挣得了一席之地。

淮剧的绝活绝技

爬竿 《杨香武盗杯》一剧中,舞台前右侧竖立一根约十余米高的粗木桩,谓之“围杆”。演员头戴黑高冲帽,赤膊穿黑马甲,下穿黑彩裤和黑快靴,腰系紧扎,登台舞蹈亮相后,轻捷地徒手爬上高杆,在杆顶上口擒玉杯,抱杆横卧并施展“犀牛望月”姿态,紧接着悬空蹬脚,使出“金鸡独立”姿势,最后将肚子抵在杆顶,手足腾空,使出“乌鸦展翅”等一系列的惊险动作。

滚灯 《滚灯》一剧中的赌棍丑角浑名“怕老婆”。舞台上用十张长板凳交叉垒塔,丑角头顶一撂瓷碗,最上面一只碗盛油点燃灯火,在十张板凳的空隙间钻进钻出、爬上爬下,转身打滚,并使出“卧鱼”、“探海”等高难度动作,其惊险程度堪比杂技。

挑花担 《阴阳河》一剧中,男旦有“翻扑摔掼”的动作。演员头包大顶白球,身穿素白裙袄,肩挑水担,步伐轻盈,姿势优美。有时不扶扁担,双手临空或叉腰做出各种舞蹈和戏曲身段动作,台步稳健,圆场奔跑迅速快捷,同时还夹插左右连续钻圈的高难度动作。

跳判 《红梅阁》一剧中,花脸演员有独特的龙腾虎跃的戏曲舞蹈。演员勾有脸谱,化装考究,两肩和臂部用棉絮撑起,胸衬大肚,头戴扎红彩球的桃翅红纱帽,身穿红官衣,脚蹬厚底靴,为判官的形象。登场时口中露出一对弯曲的獠牙,手拿绘有各种图案的“阴阳风火扇”。扇功妙绝奇特,包括腾空接扇、正反手接扇、跨马背手接扇、扑蝴蝶等。而窜手过桌、翻身上椅、独脚稳立椅把等,都堪称一绝。

此外,淮剧还有“搭架子”、“骂灯”、“六人三对面”等本剧种特有的戏曲技巧。


责任编辑:淮小戏
文章标签: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