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滑稽大王——刘鸿奎(1906—1944)
四十年代的旧上海,在胶州路沪西弄堂墙壁上,涂上四个红漆大字:“济公活佛”,是有群儿童模仿济公形象,口念“扑隆冬镪”的戏曲锣鼓,身做欲跌倒的惊险姿态,还用苏州口音说着:“勿好!有事情”,此乃当时淮剧舞台上的济公,当此地情节结束后,算侧某处又出急事的预兆身段,更把戏继续想一个新的高潮推进,使观众醒目惊奇,聚精会神关注着戏的下一步发展。壁前孩童有趣的戏耍,吸引路人,问起向谁学得?众人回答便是:“滑稽大王——刘鸿奎”!
刘鸿奎。江苏省阜宁县人。后迁移苏州定居。幼年喜爱滑稽、魔术、戏曲等,在苏州各茶馆酒肆,熏陶无数幽默风趣的逗乐的词汇,与奇闻轶事。16岁到上海谋生,先后在闸北陆家庄义和园、长安路凤翔戏院当茶房。18岁在大统路平安大戏院,拜武旭东为师,学淮剧,专攻文丑,擅演:《瞎子看灯》、《瞎子算命》、《瞎子捉奸》、《打砂锅》、《张古董借妻》、《贾士成嫖院》、《小寡妇上坟》等喜剧。尤其扮演瞎子,古瓜皮黑帽,穿长衫,柱引路竹棍,翻起脸上的眼皮,唱的是苏北民间的【算命调】,情节笑料连叠,表演得却是逼真有趣,他满脸生有黄豆大的麻子,粗笨的手脚,肥胖的奇形怪状,扮相略加粉饰,往台上一站,不用开口,便能引起观众哄堂大笑,就连同台的其他演员,亦容易控制不住的要“笑场”。在《张古董借妻》中扮演张古董。
1927年在苏州吉庆园与谢长钰、陈为翰合演《三戏白牡丹》,其扮演一丑角,在调戏白牡丹未成,反遭对方数次嘲弄时,丑态毕露,洋相百出的突出闹剧。同年在上海虹口鼎新舞台,与马麟童、骆宏彦等合演《牛郎织女》,其扮演牛星一角,在《洞房之夜》一场,竞用上滑稽“双簧”表演,充满有趣的欢乐气氛,有力吸引观众,拍手称绝。1940年在上海沪西大舞台与马麟童等公演连台本戏《济公活佛》,其演济公一角,轰动一时。他说着一口流利的苏州话,每本戏都贯穿着滑稽幽默诙谐的喜剧的风格,给人留以深刻印象。还采取魔术、变戏法等特技,充实戏曲表现形式。并用上近代的灯光变幻,来适应观众艺术趣味。在《游地府》一场中,济公引秦相魂游地府时,其将周身袈裟安装各色彩灯,随时按动电钮的灯明亮相,展示出济公各种姿态的造型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