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的悲剧
前一阵应邀回老家参加好朋友武建平儿子的婚宴,巧遇已故著名淮剧大家刘少峰先生的女儿刘湘群,平常虽然接触不是很多,但毕竟还算是家里人,每次见面到也非常热乎。
▲刘少峰舞台剧照
遥想当年,她也是一位响当当的淮剧名角,台上台下颇具刘老爷子的“范儿”,可惜,她过早的选择离开了舞台,还在政府管辖的宾馆内当了一阵子的领班,我不知道她自己感觉如何,反正我是不舒服。本来嘛,放着自己最擅长的饭不吃,非要证明我还可以抢别人的饭吃,这饭能香嘛?所以,我总觉得离开舞台对她来说是件遗憾的事儿。
▲刘少峰主演的现代淮剧《奇婚记》海报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是否还记得刘少峰,就好像很多人已经忘记了抗美援朝、中越反击一样。但不得不承认,刘少峰先生在世的时候,应该算是淮剧的巅峰,名家荟萃,佳作不断,《打碗记》的获奖、《唐知县》的火爆,让以刘少峰为首的一帮淮剧人着实风光了一段时间。记得有一次参加盐城市的文艺座谈会,很多所谓其它行当的文艺家都想在市领导面前表现一番,没想到,当时的市委书记随口一句:还是请少峰同志多谈谈吧。这让一些文艺家觉得很没面子。
▲现代淮剧《打碗记》碟片封面
我从小在盐城长大,几乎是听着淮剧长大的,自己也非常喜欢淮剧,不仅考过当时的戏校(说我眼小没让上),还正儿八经的跟一些淮剧名家学过不少淮剧名段,像《珍珠塔》、《杨家将》、《赵五娘》等,至于戴建明、凌顺武等都是私交很不错的朋友,当年,戴建明先生只要来盐城演出肯定会约我去看戏,看罢还要推杯换盏、大呼小叫一番。当然,这仅限于好朋友之间。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非要戴建明先生当场演唱一段,戴建明先生心有不悦,但又不能明说,他当时唱了一段很少有人唱过的民间小调,大概意思是你让沿街来卖唱,比扒光我的衣服遭人侮辱还难受。淮剧人的气节一下子在我心里提升了不少。哪像现在的不少淮剧人,只要有钱挣,什么都不顾,有的居然还唱起了白事,实在是让人难过。
▲现代淮剧《珍珠塔》唱片
上世纪80年代,我创作、表演了一段相声《淮剧通》,在苏北地区演出时非常受欢迎,很多人都以为我是说着相声,打着快板调进文化系统的,其实,我是唱着淮剧混进文化馆的。尽管离开盐城之后,依然关注淮剧的动向,但给我的感觉淮剧再也没有了当年的风光,几个优秀的编剧退休的退休,改行的改行,演员更是青黄不接,我发现他们似乎“缺三气”——剧目不提气,剧团不景气、演员没底气。
▲现代淮剧《鸡毛蒜皮》剧照
说起来真的很可气。我们家老爷子是个十足的淮剧迷,走哪都要带上随声听,走到哪儿听到哪儿,里面全是淮剧唱段,我到南京工作的第二年,他就在家里来回播放淮剧,有一天,在省农委工作的哥们到家喝酒,一听是淮剧立刻大加赞赏,说:黄梅戏就是好听,通俗易懂,亲切入耳。老爷子听了哈哈大笑,说得亏你是盐城人,连淮剧的“下河调”都听不出来,弄得我那哥们好不尴尬。家乡人居然听不出家乡音,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
▲现代淮剧《是是非非》节目单
无独有偶,四年前,著名滑稽演员顾芗和他的老搭档张克勤到南京演出,演的是获得全国大奖的《顾家姆妈》,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把这个故事说成是苏北的,可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演员说学逗唱吧。因为讲的是发生在苏北的故事,所以里面利用苏北元素做了很多文章,其中,故事的最后,为了体现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顾芗模仿演唱了一段非常能够代表具有淮剧特色典型的“大悲调”,从吐字到念白,从行腔到韵味,从垛字到赶板,从字音到句尾,都韵味十足,酣畅淋漓。现场的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周围几位观众齐声夸奖,到底是黄梅戏,就是好听!
我勒个去!
淮剧啊,你可真是个“杯具”!
▲作者倪明(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江苏省文化馆导演)和刘少峰女儿刘湘群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