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唱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一、淮剧唱腔艺术发展概述

(一)淮剧唱腔艺术的形成

淮剧作为江淮文化的构成部分,有着属于自己风格的唱腔。通过对淮剧唱腔发展分析可知,主要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时期,第二阶段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时期。前者属于最初的发展阶段,具体来说,是从1990 年至1949 年,可划分为三个期间:

1.香火调

香火调产生于清代嘉庆年间,也就是从1900 年至1927 年,苏北地区时常有灾荒发生,很多百姓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其中包含很大一部分会唱小调的农民,在逃离后,卖艺成为主要生存方式之一。在演唱时,一块夹板击板是唯一的道具,缺少伴奏,可称之为此种演唱是乞讨式的卖唱,叫作香火调。在实际演唱时,虚词的添加是比较常见的,如“啊” “呀” “啦”等等,主要是为了防止演唱过于单调。早期部分艺人也对此进行了加工,“童于调” “下河调”是形成的主要唱腔,其一般是有伴奏的,以锣鼓伴奏为主。在该时期“淮调”也应运而生,其在艺术领域具有推动作用,给淮剧唱腔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

2.老拉调

老拉调时期为1927 年到1939 年,对淮剧唱腔艺术所做的贡献重大。从拉调的发展进程来看,形成于上海,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传到了苏北,是当时常用的曲调之一。通过对该阶段所发展的曲调分析可知,其与当时上演的剧目息息相关,受其影响较大,所以赋予了很多悲剧色彩,所产生的情感大都是悲凉的。

3.自由调

该时期主要是指1939 年到1949 年这十年时间。在“拉调”日益发展下,为“新腔”的产生奠定了良好基础。《三请樊梨花》的创作完成,促使独特腔调应运而生,被称为自由调。

淮剧唱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唱腔已经经历较长时间发展和完善,并逐渐走向成熟。在该时期,一些音乐毕业学生开始走入淮剧团,对相关传统进行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接触和探究音乐表现手法,为其以后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在掌握一定音乐技能后,走上传授音乐教学的道路,对乐理作曲等音乐知识进行传播,进一步夯实了自身音乐基础,对淮据唱腔的发展进步起到了积极作用。另外,各地方淮剧团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对淮剧传承是有帮助的。通过实行编曲、定腔、配曲等多种形式完善淮剧唱腔。在20 世纪80 年代,也有很多淮剧工作者到著名音乐学院学习,以此不断提升淮剧唱腔表现力,其中王苏军、刘华明是典型的代表,他们积极实践,提升自身演奏能力,对淮剧唱腔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成熟发展阶段,党的文艺方针对淮剧唱腔的发展也起到了指导作用。同时,还出现了一批新文艺工作者,为淮剧唱腔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与老艺人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淮剧音乐的创新。例如,创造了新鲜的曲调,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也改变了淮剧在人们心中悲剧的现象,有效突破了以往淮剧音乐的束缚,有利于促使其发扬光大。在大力改革创新的音乐环境下,很多新曲调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如“八段锦”自由调”等,促进了唱腔的再次创造,提高了淮剧曲调的完善性,有助于增强淮剧唱腔的表现力。在淮剧改革过程中,淮剧唱腔也在不断创新,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新基调出现,对唱腔进行合理改编。就新唱腔来看,其发展离不开原调的奠基,通常来说,在对腔调创新时,会根据相应的剧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新调,或者结合人物感情,来对腔调进行丰富。例如“新兰桥调”“庆团圆”等,都属于当时新发展的腔调。新基调更具特色,包含符合自身旋律律动结构的同时,还彰显了独一无二的风格特点,并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为其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能。

第二个方面是新型表演唱模式的运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音乐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在此情况下,采用新表演形式十分必要,应注重将传统表现手法与新歌剧的创作技巧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提高演奏表现力。

第三个方面是实现板式变化类型的拓展。在文化艺术日趋发展下,淮剧唱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但是从板式方面来看,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难以满足新内容的需求。基于此,加强板式类型的拓展具有必要性,散板类、有板无眼类等,都是创新基础上产生的,有力推动了淮剧唱腔的进步,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新需求。

第四个方面是对男女同调异腔勇敢尝试。通过对淮剧老调全方位探究可知,男饰女时是其发展的基础,在实际演唱中,男女同弦演唱矛盾显现出来,特别是在男女同台后的演唱中,这种矛盾更是显而易见。而男女同调异腔的尝试,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矛盾的出现,所以男女分腔的经验值得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这种演唱方式运用更加频繁,如“拉调”对男女异腔进行了借鉴。

(二)淮剧唱腔的艺术特色

1.粗犷、淳朴特色以及浓厚的地域色彩

粗犷是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与淮剧自身发展是分不开的。苏北地区较为流行淮剧唱腔,“打哩哩”是民间的称呼。在广泛流传中,在某方面融入了微剧唱腔,吸收了民间小调营养,逐渐使自己发展壮大起来。在评价淮剧唱腔面貌时,一般都会运用“粗犷”这一词语来形容。与锡剧相对比,能够发现二者存在差别之处,锡剧更多地表现为缠绵抒情,而淮剧民歌风味浓郁,给人一种朴实的感受。在曲调方面,“南昌调”“靠把调”是与徽剧唱腔相融合下产生的,自身的古老曲调也比较受欢迎,如“淮蹦子”“香火调”,最盛行的曲调主要有两个,一是“淮悲调”,另一个是“老拉调”。在诸多曲调中,大部分曲调都是结合旋律起伏、剧目要求等要素,在唱腔上随之变化的。

2.超越传统且严谨的艺术特色

在深入了解淮剧唱腔后,能够明确其不管是对人物角色的刻画,还是唱腔的律动性都表现出严谨的态度。在日益发展和完善中,淮剧的表现程式也变得系统化,具有完整性,在淮剧表演当中,大段的唱占据着关键的位置。在大多数的剧目里,针对角色内心活动的表达十分重视,使用了数十句的连环句,有利于让观众更深切地体会其情感变化,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唱在淮剧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演唱时也将重点放到了唱上,所以取牌音乐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淮剧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相对而言,淮剧老调更为严谨,其有固定的程式。例如,“老拉调”的程式为起板,然后行腔,再是迭句,最后是丢板。虽然这套程式已形成,但并不存在绝对性,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结合剧情进行重组。锣鼓点子是淮剧另一大特点,其可借助相应的曲调来伴奏,以防过于单调。

3.刚中有柔,节奏明朗、字多腔少的艺术特色

该特点主要体现在唱法层面,注重节奏感的加强,并重视吐词,力图达到清晰效果。例如,张云良在《范公堤》中唱的“摄板”,显示出这一特点。

(三)淮剧唱腔的艺术价值

1.淮剧唱腔富蕴含历史人文素养

在淮剧唱腔中,将盐阜方言作为主要的语言,在发展中有机与苏北结合起来,更具有个性化,所展现的风格也与众不同。20 世纪末期,出现了几位淮剧艺术家,创作出了一批别有淮剧特色的传统剧目,随后一代代淮剧艺术工作者为淮剧的发展和传承努力着,逐渐形成了独具苏北风貌的经典剧种,稳固了淮剧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淮剧体现了地方的人文特色与历史风貌,具有独特的音乐艺术价值,值得现代的我们进行学习和借鉴。

2.淮剧唱腔富有悲剧的艺术风格

淮剧的气质个性是幽深的,其本身蕴藏着质朴的民风,纯真的自然气息,浓缩了江淮人民的生活文化。自淮剧发展至今,淮剧舞台规模不断壮大,好戏连连,培养出的名家数不胜数,并形成多个派别,例如李派、筱派、徐派等。在丰富多彩的江淮文化中,淮剧唱腔占有一席之地,也是最富有特色的构成部分,蕴藏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同时,淮剧唱腔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即对悲剧的表现,也正是这种艺术优势,进一步强化了淮剧的地位。例如,《奇婚记》的唱腔,得到了很多观众的关注,受欢迎度是非常高的。

3.淮剧唱腔富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淮剧历史悠久,是江苏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拥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淮剧的唱腔为盐阜地区方言逐渐融合徽派、京派等戏剧唱腔而成,因此对其唱腔及背后历史形成的研究也是对其他曲目发展的研究。

二、现今淮剧艺术的发展传承与创新

(一)现今淮剧艺术现状

1.淮剧的市场状况

淮剧之所以能够稳固自身地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其观众基础好,有着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其给予淮剧大力支持。每一届淮剧节上,都有很多热衷于淮剧的戏迷,表现出对该剧种的喜爱之情。但是在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淮剧编排成本提升,过高的票价使很多观众望而却步。若是将票价降低,又会加大剧团压力,难以长期维持剧团发展。在这种情况,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观与演的矛盾。另外,从观众群体来看,年龄的老化问题突出,对自身发展造成了威胁。因此,培养年轻化观众迫在眉睫,以实现良性循环,给淮剧市场发展提供新动力,从根本上稳固这一市场。

2.淮剧的自身发展状况

在新形势下,淮剧的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新挑战。地方戏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立足市场方面具有很大难度,离不开政府的帮扶。主要是由于地方戏曲存在经费短缺的现象,负担沉重,甚至使得淮剧生存发展陷入困境。可以说,若没有足够资金的支持,淮剧的发展将受到限制,难以获得新的突破。

(二)现今淮剧艺术发展难题

1.群众缺乏对淮剧文化的了解

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传统的戏剧文化已离现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淮剧文化也逐渐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现如今对淮剧有所了解的年轻人少之甚少,大部分人仅对中国较为典型的戏剧风格有所了解,但对地方小众戏曲风格闻所未闻。现如今喜好淮剧文化的人群正逐渐减少,流行歌曲是为当今时代的主要盛行音乐,相较与地方戏曲淮剧艺术在表演方式与内容上简单明了,直指主题。因此,当代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如果对淮剧文化不够深入了解,是无法达到审美及情感的共鸣。

2.淮剧传播渠道比较单一

淮剧作为传统文化其原本的传播方式相对单一,都是由地方人们进行内部传承或推广,扩散的范围也较小。外部地区若想了解淮剧文化需通过专门的视频及资料进行欣赏和学习,其本身并未受到广泛重视,当地的年轻人有很多通过家族学习了解淮剧,这样的状况十分不利于淮剧的传播与推广。但也可以转换思维,利用现如今的网络环境,现如今通讯发达,科技进步,国家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宣传。

所以相关的文化工作者及淮剧爱好者可以将淮剧文化做成人们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在更平台进行推广传播。音乐工作者也可以采用淮剧音乐元素与现如今的流行音乐相结合,将传统的淮剧文化重新带到大众的视野内,使淮剧文化进行多种形式的传承。

3.剧场演出深受外来文化的冲击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对中国本土文化造成了冲击。例如,12 月25 日的圣诞节、2 月14 日的情人节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文化界,淮剧文化也不例外,受到了冲击。尤其是当前的一些年轻人,并不能接受一些传统的文化事物,这便导致淮剧的传承人数有限,面临着巨大的传承危机,对淮剧文化产生不利影响。

(三)现今淮剧艺术发展对策

1.投入新剧目创作资金

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有针对性地创新和优化淮剧。新剧目的创作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尤其是在新时期,艺术表现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表现手法也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特征,导致剧目生产成本上升。因此,应努力争取政府资金的扶持,解决创作中资金不足的问题,给优秀剧目的创作奠定基础,以便给大众带来贴近实际生活、吸引眼球的高质量剧目,进而吸引更多的关注,防止老观众流失。

2.扶持演出市场

站在全方位角度来看,各地方戏曲演出市场面临着严峻的形式,急需政府的帮助,如给予适当的补贴,让更多观众有机会观看戏剧,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艺术魅力,有利于人们在观看后对戏曲音乐、情景内容的交流和传播。

3.设立专项经费

在淮剧文化艺术发展中,存有很多经典传统剧目,为了让其更好传承下去,应设立专项资金,加大资金投入,深挖经典剧目,为准剧事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目前,苏北盐城市政府预备启动市级财政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全市文物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古籍保护和其他涉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事项。

4.加大宣传力度

淮剧艺术的长远发展离不开宣传工作的开展。所以应该借助主流媒体平台落实淮剧宣传工作,以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淮剧,加强对淮剧的关注。与此同时,还可设立专门频道进行宣传,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吸引观众。

(四)淮剧唱腔艺术的传承创新

1.淮剧唱腔艺术的传承

淮剧唱腔传承至今历经了无数的变化与融合,起初为清唱高腔系统逐渐转化为板腔系统,但整体的曲调结构相对完整,没有产生颠覆性的变化。

发展至今淮剧音乐主要发展为三个方派别:南路、东路、西路三大流派。现如今的淮剧情形是由于淮剧名家的交流与创新,将“不动”的文化进行人为的传播,使淮剧“动起来”“走出去”“多融合”。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都为淮剧艺术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更加多样的发展道路,如何将戏曲不失本真的在新时代音乐中发展创新,已成为非常热门的话题。淮剧本身就独具特色,若将淮剧与现如今丰富的音乐派别、歌舞相结合,将发展出别具风味的新淮剧艺术形式。淮剧自身的文化派别存在一定的多样性,我们在创作时应着重提取淮剧中的特色元素,并尊重淮剧本身的文化特性,与时俱进地将淮剧的唱腔,表演进行创新和传播。作为当今的文化传播者、创新者,我们应该勇于挑战,加强创新,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除此之外,关于淮剧的传承不仅要通过外界的传播和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将传统的淮剧文化保护好,有人做创新就有人守传统,这样才可以对淮剧文化进行完整的保护,所以应在淮剧发展盛行地区,培养当地人对淮剧的兴趣,使其明白淮剧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将可塑之才选拔培养,使更多的人投入到淮剧的学习中来,成立相关的学习班组,进行专业的淮剧传承培养。相关地方部门也做好宣传,举办与淮剧相关的文化活动,使此地区的淮剧文化氛围活跃起来,切实感受到淮剧的艺术魅力,成为本地人的骄傲。淮剧的传承人也应积极地参与到相关活动中来,将自身的能力展现给社会各界,培养淮剧表演艺术人才,为我国的戏剧文化增添光彩。

2.淮剧唱腔艺术的创新

现代人对淮剧提出了更高要求,若不及时对传统的唱腔艺术进行变革和创新,容易让观众产生陈旧感。基于此,淮剧唱腔艺术的创新势在必行。在创新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大众的喜好、情感方面的表现等,以便引起观众共鸣,使其感同身受。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中不可忽视对老淮调的继承,需在继承的基础上,挖掘新的元素,合理改进淮调。除淮剧本身的创新外,也可借鉴其他剧种风格与现代音乐的融合,对淮剧音乐及淮剧的唱腔进行提炼与改造,最终向外界广泛传播,使淮剧艺术魅力重回民间。同时,在唱腔运用这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演唱方法问题,需要贯彻劳逸结合,科学发声与嗓音保护;总结前辈好的发声方法经验,比如老前辈徐桂芳的发声方法特别值得我们研究总结;好的发声方法对淮剧唱腔艺术的发展、创新,都会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结语

戏曲这门综合性艺术要不断发扬,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作为青年戏曲演员要肩负起传承发扬淮剧的责任,应注重演唱技巧的提升和摸清唱腔的“运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主动自我完善,为日后淮剧演唱做准备。淮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凝结着人民的智慧,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淮剧新生力量在新时代环境下也在不断地增强,相信淮剧唱腔艺术在未来一定会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本文作者:荣蓉,盐城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文章来源:《艺术品鉴》2023年3期)

责任编辑:淮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