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金湖秧歌串起一条精神之河,现代淮剧《村官八把手》励志唱响紫金文化大舞台
11月17日晚,大型现代淮剧《村官八把手》在淮安大剧院拉开大幕,该剧由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金湖县委宣传部和淮安市淮剧团联合打造,也是参加2022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汇演剧目。
《村官八把手》是一部现实体载轻喜剧,也是一部青春励志剧。故事发生在苏北大运河边上的绿水村,当地百姓靠水吃水,养鱼、养虾、开水上餐厅。“老好人”村干部常言道,不挡大家致富发财道,对无序养殖和直排造成的水污染问题,睁一眼闭一眼,最终陷入里外都没面子的“罢官”危机。无巧不巧,儿子的女朋友,水利专业的青年村官陈瑶,成了考核组的成员,她在爱情和理智的纠结下,投下压倒骆驼的“最后一票”,并戏剧般的接任准公公的“河长”之职。留在了绿水村,成为排在村委会班子之外的“八把手”。
船餐厅老板小米椒、打工妹水灵灵、养殖专业户张网、李棹以及靠关联产业生活的鱼泡泡等粉墨登场,“八把手”陈瑶在镇党委祝宣委和秧歌爹的鼓励、支持之下,与他们“斗智斗勇”,以赤诚和聪慧,打消百姓顾虑,化解心结,说动渔民上岸;并疏通沟渠,解决大家的生计难题。一年之后,绿水村再现碧波荡漾,成了“全域旅游示范村”。在基层锻打历练的陈瑶也更加成熟和笃定,成了绿水村版的“黄文秀”,得到了大家认可。
江苏非遗项目金湖秧歌“格咚代”是一条暗线贯穿全剧。女主角陈瑶意外听到秧歌爹唱的水乡秧歌“格咚代”,她十分惊喜,内心变得充盈而温润起来,原来这是金湖地区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舞,陈瑶是听着这纯朴的“乡音”长大,殊不知这里面还蕴藏着一段发生在绿水村的红色往事。70多年前,为了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指定成立了一支秧歌队,领头的童队长不负所托,走村串户,唱秧歌,讲抗日,遇敌拼杀,秧歌爹就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童队长还救过他的命,他清楚地记得童队长在这河边对乡亲们说:革命胜利了,这条河一定会变得更清更宽更美……而童队长,正是陈瑶的亲奶奶,除了亲缘关系,陈瑶知难不退、遇难奋进,亦让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代代相传。好似神来之笔,深挖了这部戏的历史底蕴,延伸了外沿。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剧中的女主角陈瑶考学跳出“农门”,却又回到农村,与没有太多见识的村民,只顾眼前的小老板“周旋”。陈瑶彷徨、纠结过,她发出的“二十一问”直叩心灵,展现她极为矛盾的心路历程,她甚至把考研视为摆脱窘境、逃避现实的唯一通道。正是富有基层工作经验的镇党委祝宣委的担当和心与心的交流,让她内心变得强大,敢于直面人生,直视现实,用所学所思设身处地为村民解难题,她对“考研”的命题有了更加清晰、理性的理解。她边干边学,学以致用,剧末,陈瑶在乡亲们的一片挽留中考上她心仪的学府。这对当下的考研大军不失为一盏精神“小桔灯”,她毕业后何去何从,也留下了脑补空间和艺术留白。
这部剧根植于历史深处,取材于当下现实痛点,又以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进行呈现。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淮剧《村官八把手》的作品“带露珠、接地气”。剧中散发浓浓的苏北生活气息,小米椒骂钱、审鱼篓……以“审鱼篓”一节为例,陈瑶上任“河长”,准备请老村官、老党员、老农民,成立“三老治河宣传员”,第一本聘书要发给常言道。老常却在众人“逼迫”之下,钻进鱼篓躲避,从而上演了一段“审鱼篓”的好戏。人物之间的打趣动作,具有鲜明的苏北特色,充满着浓郁的苏北乡间生活气息,再现了农村常见的指桑说槐,拐弯抹角的生活场景,感觉故事就发生在隔壁小院。“吃了五谷想六谷”“王奶奶砸鸡——笃斗”等趣语、谐语,营造着轻松的氛围感,语出自然,引人发笑。两小时的演出,呈现了一场视听盛宴,顺理成章,一气呵成。
“出水菱,谢花藕,浪里的小荷嬉虾妞。妹起舞,哥划舟,岸上的杉树风梳头。要问我家在哪里?大运河边九里九……”伴随着意趣盎然的“格咚代”秧歌,一座河堤逶逶,杨柳依依的小村庄逐渐清晰,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运河农家生活映入观众眼帘。一年后的河道治理,绿水村碧水长流、荷花飘香,在“全域旅游示范村”的金字招牌下,常言道与村民从心眼里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亲们挽留陈瑶做村主任,陈瑶深情唱起了那首“格咚代”秧歌。全剧在歌声中启幕,又在歌声中落幕,看似又回到原点,实质是一次深情回眸后的再度出发。
金湖县委宣传部四级调研员浦荣曹服务并记录这部剧“出世”的全过程。著名编剧袁连成在淮安市金湖县深入生活、釆风写戏达十一个多月,最后以“水韵江苏”精神为主线,围绕“河长制”,釆用轻喜剧风格,讲述村庄治理河流的故事,塑造了一名年轻党员河长的为民情怀与奉献精神,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运河边苏北乡村在摆脱贫困后,迈入“天蓝水清宜居”的小康社会,过上美好幸福新生活。
淮安市淮剧团团长高军告诉中国江苏网、新江苏记者,全剧在“淮味”上下足功夫。以富有地域特色的金湖秧歌《格咚代》为创作素材贯穿全剧,以“全苏班”为创作团队,编剧袁连成、导演蒋宏贵、作曲潘龙生、舞美姚骏和灯光杨庆锦、刘伟国等主创人员,都是江苏一流艺术人才。秉承“戏比天大”的创排态度,首演之后,又广泛吸纳专家意见和观众反馈,对剧目反复修改、打磨提高。该剧在排练中采用以老带新的排练模式,培养和锻炼了大批剧团青年演员,体现了西路淮剧薪火相传的传承精神。
苏州大学教授、江苏戏曲研究中心主任王宁对该剧给予高度评论,他认为《村官八把手》选材现实的热点,与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乡村振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等重要思想、重大战略紧密相连,与人民美好生活息息相关,表现了农业、农民在新时代的节点上如何告别过去,走向更加文明、幸福的生活。
据了解,这是江苏首部讲述河长故事的大型戏,也是淮安市淮剧团打造现代淮剧“运河三部曲”的开篇之作。目前,该剧已入选“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和淮安市“双名”工程扶持项目。
(中国江苏网,记者: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