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地方”的魅力——新编淮剧《村官八把手》简评

在现代戏日益风靡的当今,中国戏曲所面临的最大危险无过于“泛戏曲化”,即剧种特色日益衰减与剧种界限的日益消弭。尤其是在当今各剧种之间编剧、导演、音乐唱腔、舞美等编创人员频繁“越界”合作的情况下,这种趋势在有些剧目上表现得日益突出,令人担忧。

不能想象,如果若干年之后,我们原本的348个剧种,很多剧种由于这种趋势的发展而逐渐趋同,以致于名异而实同,天下同曲,中华同戏,那我们的戏剧、我们的文化就真正堪忧了。

所以,当下要评价一部戏,最首要的是要把它放到历史的镜框里面去,放到它所处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特定的戏剧语境和戏剧氛围里面去。而针对当下戏曲的生态,我们主张:应该把凸显剧种特色、维护剧种特性作为戏曲编创的第一要务。尤其是对于地方戏而言,更应把维持剧种特色、追求地域特性作为艺术引领的最高追求。如果没有了“地方”,又怎么能够有“戏”!?

973f384aed6f03bfcaa5c7764bd82d31.jpg

按照这样的逻辑和标准,淮剧《村官八把手》无疑是一部好戏。该剧入选了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为2022年度江苏紫金艺术节入选剧目。戏曲由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共金湖县委宣传部出品,淮安市淮剧团打造。编剧袁连成,为苏北著名编剧,也是盐城戏曲作家群的代表人物,尤以“村官”系列蜚声剧坛。导演为资深导演蒋宏贵,他执导的《鸡毛蒜皮》曾经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作曲潘龙生老师曾经为名剧《百岁挂帅》谱曲。演员方面也荟萃了一批优秀的淮剧演员:饰演陈瑶的陈丽娜、饰演小米椒的糜利利都是优秀的中青年演员。更有实力老将蔡山河(饰演秧歌爹)等倾情参与,使得全剧阵容强大,令人称羡。

但最为迷人的,是这部戏散发出的浓郁的“地方”味道,在于它植根于苏北乡村的草根气息,因为有了“地方”,也才有了戏,有了剧种。

9eecd24694472a208b1338b10a7882d2.jpg

  01    运河边:一个与秧歌关联的关于河的故事

《村官八把手》讲的是大运河边上,一个关于河的故事。因为河长也属于村官系列,而且属于村官当中最后(排名第八)的一位,所以戏称“八把手”。戏曲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反映苏北运河边一个普通农村绿水村治河与致富的矛盾。陈瑶、常言道、小米椒一众人等都与河关系密切。加上陈瑶又是常言道的准儿媳、绿水村是陈瑶的婆家村,以及七十多年前新四军秧歌队队长等红色故事,使得戏曲充满了浓郁的苏北地方特色。

尤其是富有地域特色的金湖秧歌《格咚代》的反复出现,更是营造出了浓浓的“淮味”。《格咚代》是金湖地区富有特色的民间歌舞,2008年被江苏省政府批准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金湖县体育馆,曾经上演过1300人同唱一首“悠悠格咚代”的奇观。2011年,由淮安籍作曲家崔新创作、江苏省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音画《格咚代》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获得成功。2014年,金湖秧歌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选取这类富有生活气息同时又充满地域特色的民间歌舞贯穿全剧,使得全剧意趣盎然,别具意蕴。

e1ce0c6ca015e956d317649bafd8a1c7.jpg

  02    淮式滑稽:谐趣中的地方气息

袁连成老师的戏,舞台上从不呆板,处处可以看到“戏”。《村官八把手》的可贵之处却在于这些喜剧成分的“地域化”表达。作者密切结合剧情,设置了几个充满苏北生活气息、同时又惹人发笑的喜剧情节:小米椒骂钱、公媳划船、审鱼篓等都属此类。其中尤以审鱼篓最为滑稽喜乐。

准儿媳陈瑶答应接任原先由准公公常言道担任的河长,她准备请几个老村官、老党员、老农民,成立“三老治河宣传员”,第一本聘书就发给常言道。常言道得知信息后,由于治理河道要牵涉小米椒等几个靠河吃饭的村里人的利益,所以想躲起来,不接受聘书。 不料陈瑶匆匆来到,常言道无奈,只好钻进鱼篓躲避,于是就做出来一段“审鱼篓”的好戏。这段戏不仅围绕鱼篓展开,而且人物之间的打趣动作,都具有很鲜明的苏北特色,充满着浓郁的苏北乡间生活气息,称之为“淮式滑稽”,也未为不可。

4f2b0f4d930c9a9ff88f46b59021468e.jpg

  03    语言方面,道白尖新,曲词合乐,很能切合淮剧的剧种特色

《村官八把手》的道白语言多来自生活,很多趣语、谐语都语出自然,引人发笑。如吃了五谷想六谷、王奶奶砸鸡——笃斗等,都是富有苏北特色的方言俗语,很能营造氛围感。

唱词方面,吸引人的一个特点就是曲词和剧种的高度贴适。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一直提倡编剧一定要熟悉剧种唱腔。熟悉剧种唱腔的编剧,很容易借助剧种的唱腔优势,根据剧种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创作。袁连成老师长期为淮剧编剧,对于唱腔的谙熟使他能够娴熟采用适当的句式,集中抒情。剧中主要人物陈瑶、祝婕均有大段唱词,首先均能根据剧情,结合二人的情绪、情感,选择好恰当的“点”,抒发和渲染。这正是我们提倡的“搔到痒处,才是金手指。”(《从戏曲“看点”生成谈“该怎样编剧”》,《艺术百家》2020年第一期)。

4324318fc21cf0ad93e7f01554f1360b.jpg

与淮剧唱腔结合最好的,是剧中“四字句”大量、准确的运用。这类句式在演唱时,通常是节奏较快,很像某些剧种的“急板令”,一般用在人物情绪比较强烈的时刻,有时候甚至是半说半唱,类似有些剧种的“滚唱”和“夹滚”。仔细考察我们发现,袁老师在四字句的运用上颇显用心,多处都通过四字句的仔细打磨,恰切抒发了人物情绪。

“十字句”是很多板腔体剧种的常用句式,淮剧的十字句唱腔,经过前辈艺术家的精心打造,已经形成了显著的声腔特色。而截一为二,前三后七的“十字句”,由于前短后长,也很适合用在集中抒发的场合。而采用大段的雷同句式,以及重复实用的排比句式,非常利于情绪的渲染,采取复沓重复方法,形成强调和增强的抒情效果。下面这一段“前三后七”的“十字句”,陈瑶连发二十一问,不仅词情激烈,而且声腔饱满,既感人至深,又美听入耳,令人称叹。

陈  瑶   (唱)

问月亮,为何躲在云层后——(上)

问星星,为什么似无非无,似有非有,

似眨非眨,似休非休,不将光华向人间投?

问长风,为何沉默不开口,

问夜色,为何半醒半忧愁?

问土地,为何不平千重皱,

问河堤,为何弯弯形似钩?

问村落,为何失去灯如昼,

问杨柳,为何疲倦低下头?

问五谷,为何沉默蒙灰垢,

问荷花,为何陷在污泥沟?

问石桥,为何斑驳任消瘦,

问小河,为何忍受,浮萍起楼,网拦簖截,

饵料遍投,不见了碧波荡漾水长流?

问叔叔,为何纵容撵我走,

问常舟,为何因私断红绸?

问阿姨,为何无情和我斗,

问村民,为何只重养殖闹不休?

问人品,为何难以敌铜臭,

问人们,为何将错就错怕出头?

问人心,为何生了斑斑绣,

问人生,为何明知是对难追求?

问自己,为何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

我欲劝难劝,欲说难说,

欲争难争,欲就难就,欲让难让,

欲斗难斗,欲收难收,欲忧难忧,

欲离难离,欲留难留,重重乱麻难埋头?

90aeec4db20d536218b41fbbd0603aaf.jpg

  04    声腔方面着意凸显,西路淮剧的音乐特色

我们知道,最能体现一个剧种特色的,是唱腔。淮剧的唱腔就依据其地域和音乐特色,古来就有东、西路之分。虽然整体上都充满了两淮地区的浓郁的“淮”味,但细细体察品位,又有所不同。具体讲,西路音乐调式偏于硬钢,其主要声腔【淮蹦子】刚劲豪放,具有显著的民间号子民歌特性,因而长于叙事。东路曲调则质朴、柔和,其音乐【软淮蹦子】系【下河调】掺入【童子调】发展形成,与西路相比,更长于抒情。

这次呈现的《村官八把手》,主体上保持了西路淮剧的特色,曲调高亢直切,有水流奔泻之势。同时又融入了东路淮剧一些细微的东西,在抒情方面又有所加强。虽然表现的是现代题材,却仍保持着传统音乐唱腔的原汁原味,立足守正,又不乏创新,足可称道。

732153e7f15709345c8973442f1ffcaa.jpg

简之,《村官八把手》全剧特色鲜明,不仅戏味十足,而且剧种特征显著,在很多现代戏都“出走”、“偏离”的当今,这种“守正”尤其可贵难能。吾不忧天下无戏,只忧乡间无呕唱、下里无声歌也。大礼不失,犹可求诸于野,淮韵悠扬,自在作者笔端。见之而喜,见之而乐,见之而踊跃鼓舞可也。

(作者简介:王宁,苏州大学教授、江苏戏曲研究中心主任。  )

责任编辑:淮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