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君:“叠加”的力量——谈淮剧《村官八把手》的叙事技巧

《村官八把手》是一部聚焦环保的作品,叙述的是年轻的新河长取代老河长,解决绿水村河流污染的故事。对观众们来说,知道了新河长要来的开头,河清水绿的结局就不难想象了。但此剧的不同,是在人设上运用了叠加手段,在一号人物陈瑶新河长的身份上,叠加上了一个未过门的儿媳妇身份,老河长常言道则成了未来的公公,新河长陈瑶与老河长常言道之间的行政关系之上,被叠加上了一层互为准翁媳的家庭关系。这样一来,人物关系立刻变得复杂起来,于是,从社会到家庭,从政治到姻亲,整体的事件提炼和谋篇布局都由此而发生了变化,延宕了情节推进的过程,丰富了作品表达的内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叙事行进方式和既定秩序的呈现形态。

12a9565137bd1835686c2d125b900e24.jpg两人第一次见面,作为全镇河长考察小组副组长的陈瑶,面对常言道对考核结果的询问,先是“十八不松口”地“不能说”,后是“绕道而行”“不说好”,只字不提考核结果,惹得常言道的老相好小米椒直接把考核是否通过搭在了姻亲关系是否缔结上:“这门亲事能不能谈,你可要慎重啊”,面对这个即将接替自己的新河长,常言道是如临大敌,其理由是如果是其他人过来,还算“没有面子有里子”,他“还可以放开手脚跟他揪”,可是偏偏来的是准儿媳,因此,打又不能打,让又没法让,里子面子全没了,只能得到一个“公公的脸被儿媳妇打得啪啪响”的后果,这种尴尬使常言道在陈瑶为寻求帮助上门时,躲到了门口的篓子里,由此引出了一场审篓子的好戏。结尾时,陈瑶和常舟为小米椒添置水上餐厅治污设备凑了5万元的行动,也因为他们与小米椒之间的准婆媳关系,而超越了村官自掏腰包,解决所有问题的英模写作套路,变得不那么生硬和简单化了。

a874f147582ff07be96c073f9c3af755.jpg

由此可见,这部作品中的叠加处理,将社会层面的时代性新生事件,巧妙地连接到了为大众所熟悉的传统伦理层面,连接到了百姓喜闻乐见的世俗生活中,使二者如同双龙戏珠般在开场、展开、高潮和结尾的情节布局中相互纠缠、相互促进,互文见义又言此及彼,形成了有机互动,改变了戏剧内部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改变了“故事情节”的单调和匮乏,使剧情发展获得了蓬勃的生命,成为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动态构成,既保证了主干立意的清晰性,又为枝叶般的细节增添了血肉和温情,从而具备了更为多样化阐述的可能性,激起了观众的兴趣和挂念之情。

687127c9f4a8ffc808149722179cc06f.jpg

这种叠加的艺术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物形象塑造,使人物的动机变得复杂起来。按照规定,河长在处理污染不到位,考核不及格的情况下,考核组负责人令其卸任在政治层面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由于陈瑶与常言道特殊的准翁婿关系,陈瑶却无论如何也不希望看到自己第一次登门,就造成“公公跌在儿媳手上”的尴尬局面,内心因此而变得纠结起来。而新官到任,老官卸任的权力更迭就行政来说,也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这种叠加关系也使新河长取代老河长这件事由“正常变得不正常起来”,这种不正常,不仅改变了人物动机,也陡然增加了人物的压力。

e91d27b0f08e1f8bfd81ea92856ec975.jpg

事件的紧张感来自压力,而人物性格的揭示也来自压力。因为只有在面临压力之下做出选择的时候,人物真实的品性才能得到揭示。而压力越大揭示越深。在这部作品中,就陈瑶作为新河长,取代老河长常言道,从而治理了河流污染这一主干事件来说,如果没有这层人物关系,陈瑶只是作为一个大学生村官,被派到绿水村就任新河长,人们会觉得感动吗?不会,因为这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做出的决定,做出这个决定不需要承受压力,而此剧中的陈瑶之所以会让我们感动和喜爱,是因为主创的叠加人设,使陈瑶的选择,不仅要面对上级的指示,而且要面对与未来公公为敌的局面,这很可能会影响她今后很多年的生活。去当新河长的风险陡然变高,而且,即便换位成功,也会立刻成为未来公婆的对手,从而面临家庭生活不睦的前景。因此,正是陈瑶在这种压力下的选择,揭示出了她勇敢、善良、重情重义的性格核心,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应该说,叠加的技巧运用功不可没。

ccb7fa3eebb8b4a68f84613b25e7d386.jpg

而这种处理甚至改变了人物行动的逻辑和方向。作品中,陈瑶从畏惧到勇敢,从冒失到谨慎,都来自祝婕的劝导。在她的引领下,陈瑶去绿水村取代准公公当河长这件事,不仅变得不尴尬,而且还很有意义。“往大了说,这叫父债子还,往小了说,这叫一代更比一代,老常有你这样的儿媳,既有面子也有里子!”祝婕的这种逻辑推理认定,使陈瑶的作为不得不逸出规定的行动线,与常言道短兵相接时,不敢采取断然对抗的方式直面相向,只能小心翼翼地避重就轻,周旋推诿,将计就计地完成任务。可以说,正是这种处理,使陈瑶这一形象更加立体饱满,完好地避免了主题创作中常见的人物简单化、概念化的弊病。

01aa56a073056cb2a7e75bf231c7b4bb.jpg

这种叠加人设的处理,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部作品中戏剧冲突的形态和节奏。我们欣喜地看到,主创没有急于抵达污染治理的目标,也没有急于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而是按照人物关系的变化与发展,将不同的冲突段落按照轻重缓急的秩序,组合到一个事件的多重呈现中。作为具有不同立场、不同诉求和不同性格的陈瑶与常言道之间的冲突,本来应该始终处于一种剑拔弩张、尖锐激烈的状态,但此戏中的二人却由初遇时的“敌对”过渡到相知相助。其中的试探与克制、界限与分寸,都紧密地扭结在相互牵制的关系上。不仅如此,在他们的周边,主创也构建了更多的与之相关的大大小小的冲突单元,从而不同程度地扩大了戏剧冲突的来源、主旨和范围,为我们提供了冲突展现在这部作品里的新样子。

df0affba851674b862573843265da18b.jpg

这些冲突单元,包括未婚夫妻小米椒与常言道之间为河水污染和河长考察,以及如何对待陈瑶的分歧,养鱼和卖鱼的鱼泡泡与李倬之间“又是摔碗又推缸”“鱼泡泡味道变了样”的争吵,也包括恋人张网与水灵灵之间为了“吃了五谷想六谷”,吃饱穿暖之后还想游泳的愿望而争执,甚至镇党委宣传委员祝婕与陈瑶之间为请辞村官和新任河长之间的唇枪舌剑,都与陈瑶与常言道之间的特殊关系缠绕交织在一起,相互牵制,相互影响,改变了这部作品冲突的线性状态,使之呈现出一种立体的,网状的,一体多元的复合形状。

而这种冲突状态在这些不稳定的人物关系的推动下,也充满了不平衡、不协调、不相容、不相称的差异性和矛盾性,在剧中扭结成一个高度集中的整体,时而激切地追逐奔跑,时而缓坡徐行般风平浪静,如“陈瑶审鱼篓”的紧张,“小米椒骂钱”的酣畅等。这些有理性,有感性,有外部的,也有内心的冲突单元,有时各自单独展开,有时交错在一起推进,任何一个人物的一种行动或一个决定,都引发了其他人的积极反应,牵动矛盾全局的改变,并导致戏剧冲突进展的激化,或者平缓。正是作品中陈瑶与常言道之间,陈瑶与其他人物之间这种割不断、理还乱的意志较量,性格交锋,情感搏斗,推动了戏剧冲突的发展与变化,并与时缓时急的叙事节奏同频共振,从而成为能够把控戏剧冲突节奏的一种内在力量。

生活中人物的身份从来就不是单一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来不是孤立的, 而戏剧中的人物与人物关系设计,更是情境建构中最具有活力的元素。尽管这出戏在其他方面还有一定的精进空间,但叠加手法的运用,无疑使它的舞台呈现避免了“主题性创作”较为单一、单薄,常常缺乏起伏和波澜的弊病,充分彰显了主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作品添加了丰富的细节和血肉,让观众在感受到主题故事的讲述、推进的同时,也享受到了路边的风景和过程的乐趣。

4aabd2c5aa03ea3ae5d0a2476236f0e5.jpg

(本文作者: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央戏剧学院戏文系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发表论文、评论三百余篇。创作戏曲、话剧、电影剧本十余部。)

责任编辑:淮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