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汤汤 淮音袅袅——淮安的淮剧史载十则

淮剧是形成于江苏淮安一带的地方戏曲,旧称“淮调”“淮戏”,兴盛于淮安,流行、发展于里下河、沪宁及皖东等地区。

淮剧历史悠久,产生和发展脉络清晰,其雏形至少可追溯至唐宋以前的淮安方言剧唱。传统淮剧成型于明代以后,《大明一统志》中记载淮安:“演剧纵饮,抵暮而归,侈悖极矣。缘牙侩之徒,争涂耳目,浸淫成风。”20世纪初,淮剧开始风靡上海;20世纪中叶,“淮剧”在上海正式定名。1953年,上海市淮剧团成立,首任团长即淮安人筱文艳。

45a5581c215c8df4f57c1d92a9f03f57.jpg清初淮安及里下河地区地图

淮剧在淮安地区的产生和发展与其城市地处运河要津的独特地理交通位置不无关系,更与淮安历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密不可分。《淮安府志》《山阳县志》等地方文献以及一些名人笔记中,亦多有淮安人欣赏戏曲、创作戏曲、研究戏曲的相关记载,从中可见淮安在淮剧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dbb5033adab5ada7ce27a9be27109d37.jpg

淮安下关古镇关帝庙戏台旧影

     史志之记载     

  01    明末四王避难淮安观剧

0bfbfa44b129284aff890d416df7442c.jpg

明末四王淮安避难地图示

明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由北方南逃的潞王朱常淓、福王朱由崧、周王朱恭枵、崇王朱慈爚,率船80余艘在淮安相会。虽非一处而来,但却同日抵淮。漕运总督路振飞以及淮安镇总兵刘泽清、徐州镇总兵高杰等人均于淮安迎接。

四王抵淮后,出于安全考虑,先是寓居淮安西湖船中,后周王朱恭枵客死船内,其余三王择居至西湖边盐商杜光绍宅内绾秀园中。三王在淮安享受美景、品茶听曲,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逸生活。杜光绍之子杜首昌在《春从天上来》词中云:“李杜诗歌,柳秦词曲,满堂金石同声。”后福王朱由崧成为南明弘光朝的皇帝,离开淮安时还带走了杜光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儿杜虹影,并获得杜氏的政治献金。

  02    督抚听剧

b1e67ff6a1aa902defcc84c582c520df.jpg

淮安府学及淮安文庙旧影

清代学者阮葵生在他的笔记《茶余客话》,记载了淮安城内一次与高官有关的淮剧上演事件。康熙二十四年(1685),清廷诏令驻苏督抚、河漕诸臣开会讨论车逻十字河是否可开事宜。会议于淮安府学尊经阁前举行,到任官员有两江总督董纳、漕运总督慕天颜、江南河道总督靳辅、江苏巡抚田雯等人。淮安会务方于会前安排演剧《鸣凤记》,两个伶人正唱至“烈烈轰轰做一场”时,董纳拍案大笑,并自唱“烈烈轰轰做一场”之句,以此公开提出反对意见。于是,十字河之议便被搁置。

  03    康熙皇帝御驾莅淮观剧

27e9cb427d5a4daef995ee30cfb66b94.jpg

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驻跸淮安城听戏记载

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每次往返都在淮安驻跸,他在淮安听曲观剧轶事甚多,均被一一记录。《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中,就详细记载了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莅淮多次听戏之事,当时盛景可见一斑。

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初九,康熙皇帝第五次南巡的御船队浩浩荡荡驶入淮安。漕运总督桑格自城西北板闸镇运河边开始,营造出一个超长、超大规模的迎驾壮景。漕标官兵身着盔甲列队,地方官员匍匐在地;盐商士绅则在乌沙河处“备万民宴,又盐场彩亭七座迎驾”。

当晚,康熙皇帝驻跸淮安城中心漕运总督署行宫,漕运总督桑格举行盛宴招待。《圣驾五幸江南恭录》中载:“皇上行宫演戏十一出,系择选程乡绅家小戏子六名,演唱甚好。”一个月后的四月初八,康熙皇帝结束南巡返京,再抵淮安时,漕运总督桑格派出的10只龙舟便开始伴船划舞。此时的运河岸边,搭建了多处戏台,别开生面用上演淮剧的方式迎接康熙皇帝再次驻跸淮安。

  04    菰蒲曲观剧

65aea2d0953c91dd67c98e674ae775b2.jpg

清代淮安“十番锣鼓”曲谱手抄本

菰蒲曲是淮安盐商程嗣立在河下伏龙洞的一处园林。乾隆八年(1743)正月,这里上演了一出《双簪记》,吴玉搢、吴玉镕兄弟等人前来观剧。程嗣立在他的《水南老人诗注》中载:“癸亥正月,霭后招集园中看演《双簪记》。晚晴月出,张灯树杪,丝竹竞奏,雪月交映,最为胜集。”邱谨是吴承恩表外孙邱度的族亲,曾写过一首诗《风衣招听十番》,同样记录了他在菰蒲曲内听曲美事,诗云:“法鼓初敲众乐宣,满堂丝管沸华筵。夜深一曲听如梦,酒绿灯红似往年。”

  05    李宅观剧

7665bc355450f49b5c9834d02b01cdb5.jpg

程晋芳信札

李宅即指淮安盐商李情田的宅邸。李情田家中养着一个内班,是一个少年戏班。他于乾隆十九年(1754)在此宴请诗人商盘。商盘特别喜爱听戏,精于音律,且善谈笑。程晋芳《双鬟度曲歌同商司马宝意作》一诗中,称赞这些戏子虽年纪不大,但技艺却很出色,诗云:“明妆姣服双双出,画得长眉年十一。高歌缓舞非所难,别调还能协初律。”

  06    寓园观剧

d221700b9d68382ab65842df0e994bdf.jpg

王松《寓园唱和图》

乾隆四十年(1775),在寓园雅集中,除吟诗作对、交流文学之外,寓园戏台还专门安排了欣赏淮剧的环节,这在当时参与的文人诗词中都有记载。如沈大炳作七律《寓园观剧》,表达了他观看淮剧后的感慨与感想,诗云:“樵峰阁下忽旗亭,揽秀池台絮化萍。天道尚宜盈复缺,人生难得醉初醒。三更射圃澄潭梦,一曲铜琶铁板听。莫唱龙标新乐府,玉关杨柳怨飘零。”诗中“揽秀”,即指寓园戏台。乾隆五十一年(1786),与袁枚、蒋士铨同誉“乾隆三大家”之一的武进诗人赵翼来淮,程易接待了来访的赵翼,在美酒大餐盛情款待的同时,程易专门为他安排了一场淮剧大戏《游仙》。后赵翼在《程司马吾庐招饮观剧赋谢》诗中描写程氏所养戏班,戏子多是一些少年,打扮起来粉妆玉琢,白净可爱,表演起来也灵活多变,栩栩如生。剧目多以儿女情怀、人生多变为主,兼顾一些神仙、神话故事的内容。

  07    汪氏创剧

50bc16659b379c2350a59ad356faee74.jpg

汪青棠修《山阳汪氏支谱》

汪柱是清代乾隆年间淮安文人创作戏曲的重要代表、戏曲家。他所著两种传奇《梦里缘》与《诗扇记》,被合为《砥石斋二种曲》。《梦里缘》是汪柱的第一部传奇,全篇共32出,以杜甫诗句“穿花蛱蝶深深见,照水蜻蜓款款飞”为红线,分为佳偶天成、小人破坏、平定蕃乱、团圆证梦四大部分。不仅大胆借鉴《牡丹亭》中的“梦”的外壳,还善于将误会、巧合等情节合理设置,并将爱情、凶杀、战争等元素糅合其中,让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诗扇记》则以《人中画》为蓝本,将庞英和尹荇烟的爱情故事勾勒出传奇色彩。

  08    程氏创剧

98724247e1797ec617139f98ce2c6b52.jpg

佚名《听戏图》

淮安盐商程崟是两淮盐务总商程增三子,优越的家庭条件让他不但能常在家中看戏,还能与内班戏子们同台演唱。他热爱戏曲,又能诗能文,便经常自创剧目,或自唱,或同唱,或欣赏。虽不比戏曲大家,但也创作了一批经典淮剧剧目。程晋芳在《家南陂兄招观所谱拂水剧漫赋二首》诗中讲的就是程崟编写“拂水剧”的事情。“拂水”为常熟一处地名,被誉为“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钱谦益便居住于此。此剧由钱谦益和金陵名妓柳如是爱情故事改编,内容与《桃花扇》相当,是当时程崟编写的名剧之一。

  09    王氏研剧

56d40c14e0a9d365085c0972d92566c3.jpg

王锡祺著作

王锡祺是淮安著名的编辑出版家,他的家中也曾养过戏班。他曾在自己的诗作《四伶曲》前序中云:“家蓄梨园半部,去秋先兄梦九先生下世,皆辞去。青衫白首,话旧凄然。回顾当时,抑何盛也。”《四伶曲》为七绝4首,共讲4人,分别是徐增贵、徐源霖、李云泉、沈兰生4位戏曲演员。他曾在《赠老伶金禄寿》一诗中云:“梨园新白发,相对涕纵横。”表现了他生活中失去戏曲娱乐后的悲伤之情。诗中提到的金禄寿,即为家中伶工。

  10    公益演剧

35aca1b8c1ccaf69892efe321d813f07.jpg

朱孝纯《宣灵王祠碑文》(新安小学诞生地)

明清时期的淮安,两淮盐商聚集。在日常生活享乐之外,他们会不定期举行一些公益性质的戏剧演出活动。有的与信仰有关,有的则是关联风俗。每年九月十三日周宣灵王忌日时,宣灵王祠都会举行祠祭,祠堂戏台则上演大戏。宣统《续纂山阳县志》记载了当时情景:“演剧报赛无虚日”,很是热闹。河下中街每年祭祀祠山大帝,也同样安排公益演剧活动。除此之外,如举行一些慈善募捐等活动,也多以演戏形式举行,有时甚至达到夜以继日,这也让当时淮安民间的戏曲表演行业兴盛发展。

05b799ddfd75bcba666b4bd73546057c.jpg

清末淮安实景淮剧《淮安赴任》

211afcf7c1e2429012a0a1b2a8212764.jpg

清末淮安实景淮剧《房顶比武》

c2d96a2e1f35aba60d8d379291b7e653.jpg

民国时期戏曲演员

dba90f68fdfe4862ec86ed20512a87b4.jpg

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演出剧照

在历史的长河中,淮安这方热土还曾出现过许多名闻遐迩的地方戏曲名人。黄均宰、陈学振、周实、叶德均、筱文艳、王志豪等等,他们都为淮安的地方戏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他们和悠久的淮安戏曲历史一样,为现代淮剧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本文特别鸣谢:刘怀玉先生,作者单位:淮安市淮安区文史资料研究中心,图片提供:朱红辉;文章来源:方志淮安,ID:huaiandifangzhi)

责任编辑:淮小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