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拉调的起源及艺术特点
淮剧的第三种曲调就应该是拉调,包括导板。淮调是悲苦主题的运腔,而拉调就是喜庆主题的运腔。这种拉调进入淮剧应该说比较迟,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草台班时代,还很少唱到它。
“西路淮剧”的探索
众所周知,“西路淮剧”的发源地是清(江)、淮(安)、宝(应)。然而,多少年来,介绍两淮地区的淮剧艺术,似乎一直占据着主要地位。而对于“宝应淮剧”却总是很少提及。这,恐怕与有关方面对此的宣传、研究不够,有着一定的关系。
剧作家研究|中国乡土淮剧的代言人 ——陈明剧作浅论
盐城确实是一个生产高能剧作家的地方,近年来阅读和观看陈明、徐新华、杨蓉等名家剧作,一直在思考他们的异同。我个人以为,相比之下,陈明的创作更具有天然性、民间性,与人民群众联系得更密切,这就是陈明所说的,农村永远是他题材选择上的“一亩三分地”。
淮剧的流派和经典剧目
淮剧流派有“筱派旦腔”、“何派生腔”、“李派旦腔”、“马派自由调”、“徐派老旦”、“周派生腔”、“杨派生腔”、“李派生腔”八大流派。分别是淮剧名家筱文艳、何叫天、李玉花、马麟童、徐桂芳、周筱芳、杨占魁、李少林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淮剧艺术流派。
淮剧声调发展
在声调的发展上,早期淮剧以老淮调和靠把调为主,唱腔基本是曲牌联缀结构,未采用管弦乐器奏。1930年前后,戴宝雨、梁广友、谢长钰等人,又在香火调的基础上,采用二胡伴奏新调,因二胡用琴弓拉奏,故名拉调。
论淮剧艺术的文化品格及其深层成因
淮剧起源于里下河地区的乡村田头,由民间小调孕育而来,民间草根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几乎是戏剧的共性,但在这方面淮剧相当显著;淮剧艺术的民间草根气质中被注入了优雅、时尚的元素,使之拥有俗中见雅的文化格调;贫困多难的生活境遇造就了盐淮人悲天悯人的性格,这里的人们对待生命和世界有一种深沉无奈的悲凉情怀,淮剧因此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精神。
剧评 | 小剧场淮剧《画的画》: 以“画”为引,...
小剧场戏曲《画的画》确实令人惊艳。更可贵的是,它在大胆实验先锋探索的同时,不离其宗,坚持姓“淮”。程式化的表演,规范的唱念做打,充分展示了淮剧艺术的本体魅力。五个行当各显其长,尤以饰演县令陈海山的丑行演员徐星辰,饰演其兄陈海峰的生行演员陆晓龙,饰演其嫂刘文莺的青衣演员陈丽娟更为出彩。
淮剧唱腔的曲调分类
淮剧唱腔的曲调有主要曲调、基本曲调、民歌小调三大类。在淮剧中经常运用的民歌小调还有柳叶子调、拜年调、打菜苔、丁黄氏调、花鼓调、小补缸、跳槽调等。
淮剧向左,评弹向右——记青年演员邢娜和高博文
但传统艺术就有这样的魅力,一旦深入其中,便感繁华似锦、欲罢不能。整整二十年,高博文对评弹的痴迷从未动摇过,只是相比当初的一意追逐,如今这难以割舍之情却要理性得多。评弹固然不可以高雅艺术之名固步自封,但在如今的文化环境中也绝非仅仅是一段吸引人的唱,它更多是一门语言艺术。
市场中的淮剧
淮剧在上海有100年历史,前后五十年的不同社会体制,使淮剧经历了曲折、起伏、危机和辉煌,也使淮剧适应了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生态和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