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进校园”活动的现实意义

淮剧,也叫“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以及安徽的部分地区。起源于江苏盐城、阜宁一带。由当地民间曲调“门谈词”和敬神的香火戏相结合,并吸收了徽剧的表演方法和剧目发展而成,有二百年历史。2008年,淮剧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全市许多中小学和高校纷纷开展了“淮剧进校园”活动,这对弘扬民族文化,普及淮剧知识,领略戏曲魅力,提高综合素质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浅谈现代的淮剧表演艺术

所谓淮剧就是流行于盐城、淮安一带的地方戏曲,是基于建湖的方言,使用苏北方言来歌唱的戏曲舞台艺术。中华戏曲艺术百花齐放,淮剧在戏剧界可谓是较小的剧种之一,但在当地很受民众的喜爱。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的娱乐方式日趋多样化,现代社会的年轻一代选择娱乐的方式非常之多,所以大多数青年人对于淮剧抱有不太喜欢和歧视的态度。

淮剧之家 绽放四朵“白玉兰”

淮剧之家 绽放四朵“白玉兰”

2014年,江苏省淮剧团做出一个决定,复排《祥林嫂》,由陈明矿饰演剧中贺老六一角。陈明矿跟妻子商量后将原剧中贺老六的有担当、为人和善的性格特点放大化,这样使得角色更加讨喜,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年,陈明矿借贺老六一角申报“白玉兰戏剧配角奖”。

大提琴与淮剧音乐伴奏

大提琴的魅力在于适合扮演各种角色,有时加入低音阵营,在低声部发出沉重的叹息;有时则以中间两根弦起到中坚的作用。它不仅对主奏乐器起着衬托和辅助的作用,而且在渲染舞台气氛、增强戏剧效果、加强乐队的表现力等都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行家们称道:“低音用不好,乐队歪了脚”。没有低音,乐队听起来整个是空的。

浅谈淮剧《金龙与蜉蝣》

浅谈淮剧《金龙与蜉蝣》

淮剧《金龙与蜉蝣》是都市戏剧的开山之作,本文从该剧与剧种、观众、都市生活圈等几方面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到一些传统戏曲改革的方法和思路。

淮剧音乐的遐想

淮剧音乐的遐想

我认为一个剧种的成熟标志和有没有发展的可能,最重要的是看它的音乐。从艺术上看,戏曲的本质就是戏曲音乐的本质。中国各类戏曲剧种之间的区别是建立在该剧种的语言和以此形成的独特的唱腔音乐上。如果该剧种的音乐有自身很强的特色,而这特色又能为各种不同的题材带来体现的可能性,那么这个剧种的存在和发展就有意义和可能。

大众传播视阈下的淮剧人才培养

大众传播视阈下的淮剧人才培养

淮剧艺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培养淮剧人才传承和受众接受欣赏。因此,将淮剧人才培养纳入大众传播的视域下,是振兴淮剧艺术的应有之意。淮剧传承的人才培养是一条完整的传播链,本文以源头剧本创作、中心的戏剧表演、传播的效果评估、接受的受众断层四个维度为基础,尝试探讨淮剧传承与传播中的人才培养。

淮剧姓“淮”还是姓“盐”?——淮剧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南北合作、各方支持

淮剧姓“淮”还是姓“盐”?——淮剧的生存与发展...

两淮、盐阜地区确都是淮剧发源地。单一强调某一地方,似乎有点以偏概全,就像我国“四大名菜”之一的淮扬菜一样,它既属于淮安,也属于扬州,是两地饮食文化的共同产物。至于淮剧的命名,它与淮阴、淮安的地名一样,都是因淮河而得名。淮剧这一地方剧种,是发源于淮河下游苏北里下河地区,两淮及盐阜地区都在其地域范围之内。

淮剧进课堂的实践探索

淮剧进课堂首要任务是编写适用的活课本。课本的编写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自身的发展规律,将淮剧的基本曲调和名剧精品唱段编写成小学音乐校本教材,寓知识性、趣味性、表演性、欣赏性和科学性于一炉,既使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发挥作用,又使音乐教学增加活力。

浅析淮剧打击乐的审美价值

浅析淮剧打击乐的审美价值

淮剧打击乐作为淮剧音乐的基础,在淮剧艺术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分析淮剧打击乐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淮剧打击乐的作用、内涵,有利于淮剧艺术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