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地方”的魅力——新编淮剧《村官八把手》简评

王宁:“地方”的魅力——新编淮剧《村官八把手》简评

淮剧《村官八把手》入选了江苏艺术基金2022年度资助项目,为2022年度江苏紫金艺术节入选剧目。戏曲由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中共金湖县委宣传部出品,淮安市淮剧团打造。编剧袁连成,为苏北著名编剧,也是盐城戏曲作家群的代表人物,尤以“村官”系列蜚声剧坛。导演为资深导演蒋宏贵,他执导的《鸡毛蒜皮》曾经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江苏淮剧的时代性特征

江苏淮剧的时代性特征

地方剧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审美和价值,被地方民众所熟知和喜爱。如果我们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此类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发现地方文艺和剧种在其自身成熟体系形成的过程中,始终与社会发展、公众审美、主流艺术等进行着持续的交融,取长补短。这是艺术发展和创新的规律,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后者永远是前者创作的灵感来源和力量来源,贯穿在一切艺术创作的始终。

论淮剧《小镇》复调的叙事特色

论淮剧《小镇》复调的叙事特色

淮剧《小镇》是现代戏的经典作品之一,它不仅在思想内容方面有其高度、广度和深度,在艺术上亦有其独到的创新之处,主要采用复调的叙事方式,即通过多维情节线索的发展推进,对人物进行互补的艺术呈现,以及通过不断的悬念设置,使得剧作的艺术性、戏剧性和现代性大大增强,进而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与业内专家的好评。

从“变”与“不变”看民营淮剧团的发展

从“变”与“不变”看民营淮剧团的发展

淮剧是江苏省代表性剧种之一,发源于江苏省盐城、淮安、淮阴(上河)、宝应(里河)和阜宁(下河)一带的盐淮地区。明清时期,淮剧在盐淮逃荒者挨家挨户沿门清唱以行乞的“门叹词”以及具有巫化色彩“香火戏”的民间艺术基础之上,逐渐吸收徽剧、京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养分,后发展起来形成地方性剧种。民营淮剧团作为淮剧演出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性剧种得以延续发展的重要承载者。

论淮剧艺术的文化品格及其深层成因

论淮剧艺术的文化品格及其深层成因

淮剧起源于里下河地区的乡村田头,由民间小调孕育而来,民间草根性是其最本质的属性;兼收并蓄的包容性几乎是戏剧的共性,但在这方面淮剧相当显著;淮剧艺术的民间草根气质中被注入了优雅、时尚的元素,使之拥有俗中见雅的文化格调;贫困多难的生活境遇造就了盐淮人悲天悯人的性格,这里的人们对待生命和世界有一种深沉无奈的悲凉情怀,淮剧因此具有动人心魄的悲剧精神。

理性现实与诗意表现——评淮剧《小镇》的导演追求

理性现实与诗意表现——评淮剧《小镇》的导演追求

首先是剧本创作源自马克·吐温的经典小说,但经过前后13稿的修订,目前文本的内容早已不限于小说的框架之内,小说主要集中在小镇一户人家之中。而《小镇》则将整个小镇人物生活收入视线。其二则是本次演出的舞美设计不断修缮,此轮演出并非局限于某一种风格样式,事实上舞台上《小镇》的舞美风格,已经是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的有机结合。

固守与图新

固守与图新

首先要固守其他剧种没有的那种属于淮剧特有的精神气质。每个剧种都有它自己的精神气质。越剧才子佳人的柔美,昆剧水磨调、幽兰气息的典雅,沪剧本土的泥土气市民性。淮剧的气质是粗犷、野性,带着少见的、顽强的、甚至有点蛮横的生命力度。这种气质在上海的其他剧种里都没有的。

上海滩上的今生——论淮剧《闯上海》中的民国服饰变迁

上海滩上的今生——论淮剧《闯上海》中的民国服饰变迁

淮剧《闯上海》是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激荡下的救国图强故事,该剧的服饰造型体现了传统与现代,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审美取向。女主角罗玉英是一个从苏北来上海闯荡的淳朴女孩,肩负上海造船厂女当家的重任,故事剧情的发展也伴随着罗玉英的丰富人生展开。服装造型设计通过剧目的幕间转换,展示民国初年的服饰变化多端,通过假定性年代变化展现出清末至民国初上海各个阶层人们的服饰变迁。

淮剧进入幼儿音乐课堂的意义及实践探讨

淮剧进入幼儿音乐课堂的意义及实践探讨

淮剧作为我国传统艺术之一,有着积极的教育作用。为了推动传统文化发展,让幼儿感受不同的音乐形式,“淮剧进入课堂”活动在幼儿园中逐渐兴起,幼儿接受淮剧,学习戏曲知识时,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还能激活幼儿的音乐创造力,使幼儿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发展,促进淮剧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淮剧之起源与发展

淮剧之起源与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娱乐项目层出不穷,而这其中淮剧却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淮剧作为一种经典的民俗文化,如何使其重振昔日辉煌也成为了现如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现如今很多人在听到淮剧时往往都感到较为陌生,所以本文则将对淮剧的起愿以及发展进行一定的分析以及探讨,并对其面对的困难以及所要做出的改变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淮剧在新时代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7167条记录首页上页12345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