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头条

  • 淮剧《金龙与蜉蝣》:经典永流传

    30年前淮剧市场低迷,上海淮剧团处于困难时期,“并团”“散团”“卷铺盖灰溜溜滚回苏北老家去”一时甚嚣尘上。此时,编剧罗怀臻、导演郭小男、舞美设计韩生、灯光设计伊天夫、舞蹈设计徐素、服装设计莫小敏等一群30多岁的年轻人,打出“都市新淮剧”旗号,背水一战,捧出诚意十足的作品《金龙与蜉蝣》。

  • 淮安文化艺术学校、涟水县淮剧团2023年戏曲表演专...

    2023年经淮安市教育局批准,淮安文化艺术学校与涟水县淮剧团联合招收戏曲表演(淮剧表演方向)专业学生。

  • 淮水汤汤 淮音袅袅——淮安的淮剧史载十则

    淮剧历史悠久,产生和发展脉络清晰,其雏形至少可追溯至唐宋以前的淮安方言剧唱。传统淮剧成型于明代以后,《大明一统志》中记载淮安:“演剧纵饮,抵暮而归,侈悖极矣。缘牙侩之徒,争涂耳目,浸淫成风。”20世纪初,淮剧开始风靡上海;20世纪中叶,“淮剧”在上海正式定名。1953年,上海市淮剧团成立,首任团长即淮安人筱文艳。

图文推荐

  • 浅谈淮剧之起源与发展

    浅谈淮剧之起源与发展

    淮剧是江淮平原上戏剧艺术的一朵奇葩。原称江淮戏,形成于盐阜和江淮一带,是江苏省主要地方戏剧种之一,建湖县是该剧的主要发源地,被人们称之为“淮剧之乡”。其历史悠久,流行于江苏、上海、安徽、台湾等地。

  • 锣鼓点一响,脚底板着痒——河下古镇上的淮调

    锣鼓点一响,脚底板着痒——河下古镇上的淮调

    在古镇河下镇上行走,忽然不知从何处飘来了一阵久违的唱腔,寻声探去,只见程公桥边上的一个亭子里有几位老人在自弹自唱,那曲调,时而悲壮,时而欢愉;那鼓点,时而起板,时而落板;那道白,时而悠长,时而急促。不用说,这就是里下河地区的淮调。

  • 古镇百年淮剧缘 ——兴化市沙沟镇

    古镇百年淮剧缘 ——兴化市沙沟镇

    淮剧源于清代。兴化市沙沟镇地处盐城市建湖县、盐都区、扬州市、高邮市、宝应县交界,属淮剧流行地区,古镇沙沟与淮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 陆建华:悲情淮剧,倾诉人间之悲苦!

    陆建华:悲情淮剧,倾诉人间之悲苦!

    家乡属淮剧流行区域,我从小就听惯那叙事如叙家常、抒情如述心声的委婉动人的唱腔。但,年轻人是不容易一下子听懂淮剧的。我也是在告别不识愁滋味的少年、年岁渐长、尤其是在人生道路上尝遍酸甜苦辣之后,再回过头来听淮剧,才慢慢听出那动人唱腔后面隐藏的悲苦与辛酸。

最新资讯

传承经典 培养素养 ——“双减”背景下少儿淮剧工坊的建设与实践

传承经典 培养素养 ——“双减”背景下少儿淮剧...

学校少儿淮剧工坊建设工作,立足“坊唱、坊赏、坊练、坊创、坊展”的五坊行动,围绕淮剧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表演、交流、探索,将一系列的戏剧行为如戏曲表达、戏曲创作、戏曲表演等串联起来,初步构建起有意义的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特色课程。

生态学视野下的民间戏班可持续发展探析——以盐城地区淮剧民间戏班为例

生态学视野下的民间戏班可持续发展探析——以盐城...

民间戏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被誉为“民间文化的活化石”。它反映了底层民众的精神诉求,体现了爱国爱家、惩恶扬善、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是宝贵的民间文化标识。然而,纵观我国民间戏班的历史命运,其发展颇为曲折,令人深思。新时代,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民间戏班扮演着独特角色,担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社会各界应予以更多的关注,其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人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以“丑”求美 ——浅谈淮剧丑角的表演艺术

以“丑”求美 ——浅谈淮剧丑角的表演艺术

比起其它淮剧行当,丑角更接近生活,人物更鲜活,性格更多样。丑角的表演中,除了淮剧的优势唱以外,台词的表演也十分重要。丑角的台词应注意生活化,方言化,丑角演员要有一口好的念白基本功,好的念白技巧,戏谚云:四两曲千斤白,可见淮剧念白的重要。

淮剧名丑的美丽人生——记涟水淮剧团原团长魏国喜先生

淮剧名丑的美丽人生——记涟水淮剧团原团长魏国喜先生

魏国喜先生的启蒙戏是1960年演出的传统小戏《刘二姐赶会》,他出演丑角窦大顶。当年这出戏在上海演出,邀请上海淮剧团著名导演顾少春和著名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为他亲自指导,当时只有十六岁的魏国喜先生在上海戏院演出,无论“手、眼、身、法,步”五法,还是“唱、念、做、打”四功,都表演得出神入化,深受观众喜爱。

死而后已铸戏魂——追记涟水淮剧团名誉团长戴大宝先生

死而后已铸戏魂——追记涟水淮剧团名誉团长戴大宝先生

戴大宝是艺名。先生原名戴宝元,原籍淮安区淮城镇人,出生于淮剧世家,其父戴宗尧是戏班中著名的当红小生。戴大宝先生自小活泼聪明灵慧,记忆力尤为惊人,5岁就跟随父亲和戏班走南闯北,耳濡目染之下对戏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唱腔清脆醇厚,演员们很是喜爱,闲暇时教给他戏剧唱段、表演技能和打斗功夫。他七岁登台客串剧中小孩角色,九岁正式登台演出,12岁随戏班加入涟水淮剧团,其时已是一个成熟的文武小生。

雏凤发清声,时人多慕名——记涟水县知名淮剧演员薛成英

雏凤发清声,时人多慕名——记涟水县知名淮剧演员...

时光如流水,当年饰演小铁梅而红遍涟水城乡的薛成英如今行将步入耄耋之年,只有看过老太太演戏的人偶尔还提到老人家当年演戏的风采。薛成英从艺之路虽历经波折,但始终没有退出她挚爱的戏剧舞台,直到现在依然是老年大学最活跃的戏剧老师和票友。

淮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荣光辉:一声淮剧腔 一生运河情

淮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荣光辉:一声淮剧腔 一生运河情

“听众在哪,淮剧就在哪!”作为西路淮剧艺术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荣光辉常将这话挂在嘴上。不因循守旧,改良淮剧,发掘市场价值,在他的主导下,《三请樊梨花》《白蛇传》青春版等一批题材新颖、突出武戏的淮剧被推出,让更多观众走进了剧场。

探析淮剧旦角的表演和声腔艺术

探析淮剧旦角的表演和声腔艺术

在国内提倡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极具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淮剧曲艺也备受人们关注,要想让淮剧艺术永葆活力,必须要正确把握淮剧艺术的发展方向,尤其要抓住淮剧旦角表演在戏曲风格、剧种选择和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摸索淮剧声腔艺术发展规律,为淮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建湖县淮剧团生存现状调查

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建湖县淮剧团生存现状调查

本文以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建湖县淮剧团生存现状调查为题,将研究对象定为建湖县淮剧团,发现其中的问题,包括淮剧传承人匮乏、淮剧传播方式单一,结合有关资料,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包括加强淮剧传承人培养工作、丰富淮剧传播方式。望研究结果,能够有效推动淮剧的文化产业发展,使淮剧团拥有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获得良好的发展。

淮剧唱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淮剧唱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戏曲这门综合性艺术要不断发扬,需要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与时俱进。作为青年戏曲演员要肩负起传承发扬淮剧的责任,应注重演唱技巧的提升和摸清唱腔的“运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主动自我完善,为日后淮剧演唱做准备。淮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凝结着人民的智慧,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淮剧新生力量在新时代环境下也在不断地增强,相信淮剧唱腔艺术在未来一定会获得更好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淮剧小生的表演特点与技巧运用

淮剧小生的表演特点与技巧运用

淮剧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的地方剧种,其表演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以塑造青年男性形象见长的小生行当,其表演艺术将直接影响戏曲情节的进展、氛围的烘托、人物形象的塑造及淮剧艺术的感染力。从淮剧小生自身的表演艺术来看,其重在体现出人物形象、情感的独特性,这是区分角色行当的重要标志。同时,淮剧小生表演能够全面提升剧种风格。

江声淮韵动千秋

江声淮韵动千秋

19世纪末,里下河徽班向江苏北部地区延伸,当时的“香火戏”演员吸收“老徽调”“高拨子”声腔,将其与“下河调”“南昌调”的特性旋律糅合在一起,发展起曲性刚劲粗犷且富有表现力的淮剧“靠把调”。这一破固融新的创举实现了淮剧音乐声腔质的变革。